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重建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关键词”(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白惠元 参加讨论

    其次,是致力于“比较”的世界文学视野。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当代史。这句话引申开来,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一切文学都是当代文学。“当代”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正在于其当下性,作为一名当代文学批评者,他始终要挑战那个充满洋流与暗涌的“当下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时代的当代文学批评必须是世界的,我们必须肩负开掘中国当代文学世界性价值的光荣使命。2012年,随着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当代文学批评的世界文学视野议题再次浮出水面。在“比较文学”的意义上,陈晓明一直是当代文学批评的开路人,在其早期名作《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中,他就始终以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为中国先锋文学的批评镜像,试图把马原、苏童、格非、余华们嵌入世界文学的谱系之中,他始终试图回答: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价值在哪里?而收录于本书的第十章《“动刀”的暴力美学——现代性美学的一种文学谱系》,恰是这种世界文学视野的批评实践。该文将莫言《月光斩》、贾平凹《秦腔》与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帕特里克·罗特《泄密的心》并置,从暴力美学的角度连缀出个人化的世界文学拼图,饶有趣味地示范了“以小见大”的批评方法,极具思路上的借鉴价值。
    最后,是坚守“学院派”的人文主义立场。陈晓明的《众妙之门》表面上是在讲授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实际上则是重建一种人文主义立场。换言之,那些七宝楼台般繁复玄妙的“理论关键词”本身,就是一种“学院派”在当代所应坚守的立场:灵魂的深度、理论的高度与审美的向度。在这个视觉至上的读图时代,文学系的学生总是会问老师:“纯文学”已经式微了吗?“文学批评”有何功用?面对这些现实诘难,我总会想起耶鲁大学学者杰佛里·哈特曼的著名论断:“作为文学的文学批评。”也许,文学批评只是批评者借助文本而获得思想驰骋的场域,其美好之处正在于一种全新的虚构——“当真正对一个先验的理念有兴趣时,迫使批评家去‘描述’或‘评论’一件人工制品,这首先是比所有可能的虚构更重要和更伟大的虚构(Dichtung)的理念;同时,以其反讽的或者非正式的方式,批评家专门地服务于那种理念。”只有当文学批评成为一种“虚构”,其批判与反思的人文价值才能得以释放,只有如此,文学批评才不会依附于文学,长出自己的翅膀,给读者以灵魂的启迪与思想的震颤。
    《老子》里有一句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美学,是“妙”不可言;渔才是方法,是众妙之“门”。细细读罢此书,掩卷沉思片刻,你定会收获观察中国当代文学的全新视野,那些“理论关键词”也正是当代文学批评的关键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