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与刚相融合:杭州文化的精神特质 若说杭州市民文化的最大特点是雅与俗的互化,那么从城市文化品格之不同维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阐释。就历史文化之维而言,是古与今的统一。杭州文化从古到今,在雅与俗的文化空间中自由穿梭,从对历史人物丰伟功业、飘逸气度的追怀,到现世红尘碌碌人生的记录。杭州的许多景观都见证着历史、述说着历史。就艺术格调之维而言,是真与幻的和谐。杭州的真实和幻美或者说杭州的现实与浪漫,体现在历史文化中,形成了对杭州雅与俗的某种呼应,那些历史意象有时亲切可感,有时又遥不可及。 就精神特质之维而言,则是温与刚的融合。杭州文化是对江南文化传统的典型继承与发扬。梅新林认为江南文化精神具有 “剑与箫”的双重特质,表现为南“剑”北“箫”、内“剑”外“箫”等形态。所谓南“剑”北“箫”,是指南面的越国重“剑”,北面的吴国重“箫”。介于绍兴与苏州之间的杭州,正是两者融合的形态,表现为典型的内“剑”外“箫”。 杭州文化的底色是婉约温润的,比如“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的苏小小,“永镇雷锋塔”的白娘子,“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的冯小青,等等,所反映的缠绵柔美就是西湖的底色,那也是西湖水的性格。《西泠韵迹》中的苏小小临终有语:“生于西泠,死于西泠,埋骨于西泠,庶不负我苏小小山水之癖”,红颜薄命,千古伤心。生与西湖相亲,死与西湖相依,这真是酷爱山水、缠绵多情的极致。 雄豪刚健则是杭州文化精神的另一面,这种品格同样与许多著名人物和事迹联系在一起,比如钱镠、岳飞、周新、于谦等。从一个卖私盐的街头浪子,到独占东南近百年的一方诸侯,吴越王钱镠的雄武有力为世瞩目,尤其是“钱王射潮”一直传为美谈。杭州城隍周新亦是传奇人物,《武林坊巷志·丰下坊四》引《康熙仁和志》:“城隍庙,在府城内宝月山……相传神姓周,名新,广东南海人。明永乐中举于乡,为御史,弹劾敢言,不避权贵,京师称为‘冷面寒铁’……后敕封为杭郡城隍。”当然,最著名的当属岳飞之墓。如清代小说 《西湖佳话》之《岳坟忠迹》曰:“西湖乃山水花柳游赏之地,为何载一个千古不朽的忠勇大英雄于上?只因他生虽生在相州汤阴地方,住却住在杭州按察司内,死却死在大理狱、风波亭上,葬却葬在北山栖霞岭下,故借他增西湖之雄。” 行笔至此,若要总结杭州文化的精神特质究竟为何,可谓杭城如玉:温润其形,刚健其心。杭州兼有阴柔飘逸和雄健沉着的气质,晚明士人将之称为“红粉心”与“节侠气”,陈仁锡的《题春湖词》:“尝笑红粉心长,节侠气短,西湖不然。节侠心即红粉心,拜岳先生,齿牙尽裂;才过第一桥,浑眼娇粉,以此二障牵惹,湖光消去一半。”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良渚时代,终于体味到原始技艺及其文化思维是如何影响着一个城市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杭州文化的特质就如同良渚的玉器一般,杭州的精神品格就是玉的品格,杭州文化的传承就是一个关于玉的不老传说。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