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诗歌是天上的星星——对话《星星》诗刊主编梁平(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张 健 宋静思 参加讨论

    问: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小说、散文比较热闹,文学评论借助于学术圈也受到关注,唯独诗歌显得有点落寞。但最近两年,诗歌似乎又有了热起来的趋势,你认为个中原因是什么?
    答:诗歌现在的热闹似乎有些过头了,不少诗歌事件都演变成了社会关注的文化事件。一些诗歌的微信公众号,点击率非常高,一首诗的阅读量经常在十万、甚至百万以上,其火热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小说和散文。当然,这种热闹是就文学内部而言的,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诗歌与文学一样依然显得边缘。但是我觉得这种“边缘”恰恰是诗歌应该在的位置。随着社会多元格局的形成,社会文化的多样和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多样和丰富了,诗歌乃至整个文学只是诸多选择中的一种。
    问:有学者认为,诗歌虽然不引人注目,但这些年成就最大的其实是诗歌。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近些年诗歌创作的成就与不足表现在哪里?
    答:这个说法我同意。不论是思想还是文本,诗歌的成就有目共睹。相对于其他文体的写作者来说,诗人最敏感,反应最快,往往能走在文化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最前列。而且诗歌的写作非常丰富多元,早已构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格局、多重审美向度的艺术空间,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然而遗憾也是存在的,从总体上看,平庸的作品很多,同质化严重,真正具有艺术担当、社会责任担当和具有大气象、大气度的诗人太少。比如一些诗人写诗装腔作势,故弄玄虚,让人不知所云,受到读者忽略也是情理中事。再比如,一些诗人在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和怪异举动,使部分公众对诗人产生极大误解,从而远离诗歌。
    在我看来,唯有那些与时代和社会保持血肉联系的人,唯有那些真正耐得住寂寞和孤独的人,才能写出优秀诗篇。
    问:诗歌理应展现个人的真实情感与生命体验,但又不能沉溺到过于封闭的圈子里去。好的诗歌应能引发更多人的共鸣,与现实世界接通血脉。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诗歌创作似乎有些过于追求晦涩的诗句与复杂的诗艺,喜欢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这是否也是一些诗歌为读者所忽略的一个原因?
    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小圈子的自娱自乐必然导致诗歌的路子越走越窄。我们不得不承认,原来熟悉的诗歌写作场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常生活、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已经与过去相去甚远。一个诗人不能对这种变化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现实对于创作而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符号。诗人应有高度自觉,把为这个时代留下文学记忆视作己任。
    问题在于,有些诗歌貌似是现实写作,却把现实标签化、广告化,失去了应有的艺术魅力。另有一些诗人则缺失了对现实的热情关注、缺失了进入现实的书写能力。现实不是一个空泛而虚假的概念,而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日常也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不只是土地和庄稼、城市与霓虹,而是既可细微至生命内核最隐秘的部分,亦可宏大至朗朗乾坤。我觉得,只有当诗歌知冷知暖、知苦知痛,有了人间烟火气,才能落地生根,健康生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