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重塑文学的“真”(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2014年09月1 张江 汪政 毕飞宇 参加讨论

    “真的才是美的”
    张江:这就涉及文学的真与美的关系问题。20世纪的文学理论中,曾出现了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等种种形式主义批评方法,推动了文学研究的精细化、专业化,促进了理论的繁荣。但我仍然愿意指出,一些看似古老的理论命题并没有过时,文学还是要回到真情实感上来,作家要进入生活,使自己感动,再感动读者。
    张政文:早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思想家赫拉克利特就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著名论断,其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持续接力,让艺术反映自然和社会真实的文学本质论日臻完善,并经由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延展成为统治西方文学观念近两千年的主流思想。在中国,文学艺术的真实性则主要强调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表达的内心情感之真切。其中既体现了中国文学关注现实、反思讽谏的文风传统,也蕴含着超越现实、怀抱梦想的文学精神。
    古今中外的文学实践同时印证了“真的才是美的”这条创作铁律。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曾指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历览中外文学史的经典作品,我们发现其中所包孕的人生世态的逼真刻画、心灵情愫的感人流露和哲思感悟的深邃真切是最能引发读者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的准星。阅读荷马史诗,我们能够听到特洛伊城陷落时市民的悲恸哀嚎;吟诵曹操的《蒿里行》,我们仿佛目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战争惨状;置身艾略特的《荒原》,我们真切感受到现代人精神的困顿、迷惘和焦虑……经典文学所透视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切,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和人类情感的真。正如雪莱所言,“一首诗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了出来。”
    回顾和重申“真的才是美的”这一美学原则和创作理论,是对当下文艺创作虚假低劣、媚俗怪诞、恶搞炒作等不良倾向的真诚反思和警示。历史经验和艺术规律都告诉我们,只有坚守“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协调统一”,才能保持文学遗世独立的崇高价值和审美理想,才能摆脱文学边缘化的困境和虚伪造作的病症,才能真正体现作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存在价值,奏响时代精神的大吕黄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