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叶匡政谈文学奖现状:诗歌领域就有几百个(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晨报 周怀宗 参加讨论

    评委不读作品就投票
    北京晨报:很多文学奖的评选都争议颇多,比如评委的不公正,往往是批评的焦点,问题出在哪儿?
    叶匡政:评委的问题确实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比如说很多文学奖的评选中,不少评委根本没有读完所有的作品。我们知道,一个文学奖,入选的作品往往会有很多部,这就需要评委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一一阅读,比如诺贝尔文学奖,每年入选的作品很多,都需要评委去一一阅读。但在国内一些文学奖评选中,不少评委不会读完所有的作品,有的是草草一览,甚至还有根据作者的名气以及个人的偏好,甚至他本身和作者的关系等去投票的。
    北京晨报:评委的问题和公正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叶匡政:是的,这也是程序正义的一部分。作为评委,最起码决选的作品应该全部读完,这才能有相对准确的判断,也才能令人信服。
    公正建立在程序正义之上
    北京晨报:对于作品的评选,往往几个评委在一起开会讨论,这种方式也受到不少批评,是否不记名的投票会更加公正?
    叶匡政:其实不论是记名的还是不记名的投票,都各有利弊。不记名的投票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记名式的投票也有好处,比如说某个评委投给一个明显不好的作品,那么他本身的水准就会受到同行、被评者乃至公众的质疑。当然,这是在投票结果公开的情况下。
    北京晨报:那么怎么样才能保证更加公正呢?
    叶匡政:程序的正义非常重要,它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评委的选择上,专业性是否足够强,不同文学趣味、风格的覆盖面是否足够广,假如评委都是倾向于某种风格的,那它的公正性就会受到怀疑。
    分不开的评委作者
    北京晨报:人情票、关系票等问题,也是国内不少文学奖经常遭遇批评的问题,这种现象是否严重?
    叶匡政:一方面,我们的评论家和作家之间,很多时候是相互熟悉的,这和当前评论的总体环境有关。这种情况下,评委就有可能投票给自己熟悉的作家。另一方面,拉票、讨好评委的现象也不鲜见,比如说候选作者请评委出去玩一圈,评委自然就支持他了。其三,在几个评委中,可能其中一位名气、影响力更大,他也会影响其他的评委,他特别喜欢某一个作品,就很可能说服别的评委也支持他。这些不公正的现象,都是影响文学奖公信力的问题所在。
    北京晨报:怎么样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匡政:保持评论的独立,其实也是谈了很久的问题了,但是真正要实现独立的评论,还需要很多的努力。另一方面,在一次评选中,尽可能地完善规则,尽可能让评委能够互相制衡,也是保证结果相对公正的办法。
    文学奖的生态平衡
    北京晨报:如何才能让文学奖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叶匡政:一个文学奖,假如它的视野很窄、评选范围很小,比如说它就评选一种文学风格的作品,当然不太容易有比较大的影响力。相反的,假如它的视野很广,涉及各个不同趋向、不同趣味、不同领域的作品,当然就容易获得影响。此外,能否持之以恒也是影响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
    北京晨报:是否越大规模的文学奖,就越容易获得影响力呢?
    叶匡政:当然,只有一种形态的文学奖是不健康的。文学奖本身,应该是多元的,有综合性的文学奖,也有各个不同领域的文学奖,这些不同形态的文学奖,最终互相制衡,构成一个完整的平衡的文学奖体系,保持整体的客观和公正,这才是一个健康的、多元的文学奖生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