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浦起龙:《读杜心解》,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8页。 ②王国维:《观堂集林》“观堂别集”卷三,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79页。 ③洪业撰、曾祥波译:《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④据林继中《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考证,赵次公注用蔡兴宗编年。 ⑤《草堂诗笺》、《杜陵诗史》皆用鲁訔编年。 ⑥此本流传较广,在元、明两代影响较大,而诗篇之编次与鲁訔系统颇多差异。 ⑦王钦臣:《王氏谈录》,“全宋笔记”1编,第10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第173页。 ⑧宋人极推王洙博洽,见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六“鹤料符”条,“全宋笔记”5编,第3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第164—165页。 ⑨关于宗武的更多情况及其与杜甫行迹之契合,参见曾祥波《杜甫二子考》(《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第1期)。 ⑩按,老杜初至成都诗系年“上元元年庚子(760)在成都所作”,贵池刘氏玉海堂影宋本《杜陵诗史》将“元年”皆误作“二年”,此处亦然。“上元二年”应作“上元元年”。 (11)洪业《杜诗引得序》虽有质疑,然经张元济考证,已成定论。洪业后来作《我怎样写杜甫》(洪业撰、曾祥波译:《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附录三)亦基本承认此点。 (12)按,钱谦益对杜诗的系年贡献,研究者尚未充分注意,往往仅涉及钱氏加以笺注的某些诗篇。换个角度来看,钱氏对杜诗系年全局性的贡献正可通过“吴若本”与王洙本旧次的不同加以探寻(当然,此“吴若本”已非“吴若原本”而是“钱氏吴若本”了)。 (13)郑刚中:《西征道里记》“全宋笔记”3编,第7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第10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