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学翻译的艺术——写在“《民族文学》蒙藏维哈朝培训班”开班之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赵晏彪 参加讨论

    《民族文学》蒙古文版、藏文版和维吾尔文版已经创办6年,哈萨克文和朝鲜文已经创办4年。与汉文版刊物不同的是,这5种少数民族版是选刊类文学期刊,它们选择优秀的汉文作品并将其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介绍给少数民族读者。为了提高翻译质量,《民族文学》杂志社每年坚持举办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改稿班和培训班。6月3日,来自蒙、藏、维、哈、朝5个民族的数十位作家和翻译家聚集在北京,共同探讨在汉译民、民译汉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期待保质保量地翻译好、出版好《民族文学》。
    2011年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邀请,我撰写了一部报告文学《译道与文化》。正是因为这个机缘,我有机会了解了翻译家的成长过程以及翻译的魅力。他们向我表达最多的一句话是: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没有十年的功夫是很难完成蜕变的,因为从尝试翻译到成为翻译家是一条漫长又辛苦的路。翻译是一种艺术,译者不仅要掌握有关语言、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知识,还需具备二度创作的能力。一部有生命力的作品,经过译者的理解、演绎、消化和二度创作后,方可在另外一种语言中生动呈现。这种呈现使原文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这就是翻译的艺术,是远见卓识的翻译家们把翻译视为生命召唤的原因所在。
    直译与意译
    刚开始做翻译的人要了解汉语语法,注意到一些语言现象,特别是要拥有广泛的阅读量,具备广博的知识,这有助于摆脱原文的束缚。一个搞翻译的人对语法不太通,知识量有限,翻译水平是很难提高的。
    谈到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我们可以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自由与爱情》的翻译来做例子加以说明。《自由与爱情》在早些时候至少有两个译本,兴万生是这样翻译的:“自由与爱情,我需要这两样。为了爱情,我牺牲我的生命;为了自由,我又牺牲了我的爱情。”而殷夫翻译的版本则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看来,兴万生的翻译与原文更吻合,但殷夫翻译的诗却流传下来、家喻户晓了。
    这是两种翻译的对比,一种是直译,如万兴生所译的诗;另一种是意译,如殷夫翻译的诗。现在的翻译大多是直译,意译的作品也不少,但要做到优秀不容易。严复就是用他那优雅的古文把进化论的思想介绍到中国,他翻译的《天演论》虽未尽“信”尽“达”,但它绝对是一部优秀的译作。
    什么样的翻译作品可视为优秀作品呢?它一定是大家都喜欢看的作品,读起来感觉译者中文功底非常好,像中国人在说话、在写作一样。其次,作品的“外文腔”不能太浓,若按照外国人说话的方式表达,显然不是一篇好的译文,它会缺少艺术的魅力。有一篇文章写到,在美国西部有座总统山,山顶上雕刻有多位美国总统的头像。其中的英文简介很简单,直译是“从岩石上出来的人物”。但是,如果这样翻译就一点味道没有。翻译家毕朔望将这句话翻译为“开山凿石巨人来”。此语简直是神来之笔。
    有人说,好的翻译是“速度与质量的完美结合”。翻译者是人不是机器,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每天的翻译量也一定会有一个上限。如何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证最好的质量,是需要每个翻译者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不断平衡的问题。
    快速而优质,是好的译者所追求的目标。5种《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都是双月刊,这就需要在时间上加以把控。一味追求速度,而不重视翻译质量的提高,虽然表面上看是高效率、高产出的做法,但其实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而一味追求质量,字字推敲,反复琢磨,虽然是尽心尽责的做法,却无法满足刊物的需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