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格非《雪隐鹭鸶》:善恶与真妄(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徐兆正 参加讨论

    对真的重估
    读这本书时,一面是为《金瓶梅》中人情的峻急湍流而心惊,一面是想起了格非《隐身衣》这篇小说。在我看来,《隐身衣》与这部《金瓶梅》的解读之作实为互文关系,譬如小说里主人公说:“不论是人还是事情,最好的东西往往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底子,但你最好不要去碰它。”想来也多半来自作者对后者的深切认识。
    等到通读一过全书,我却发现自己关注的中心转移了:从善恶的隐微书写转移到真妄的显白道出了。事实上,《金瓶梅》之于以往的古典小说的倒转也正在于此。但我关心的是:这种转移真的具有足够的合理性吗?它能否经得住作为前提的批判——如同当初对善恶之分那样力度的反思?善恶即便是腐朽的落伍的不合时宜的划分,真妄就一定是合理的取代标准吗?这种关心也不妨说是对真诚本身的警惕。
    格非在书中引用了莱昂内尔·特里林的话:所谓的“诚”,指的是“公开表示的感情和实际的感情之间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人具体的道德状况如何,他(她)都应该将其自我忠实地袒露在世人面前,而不是通过欺诈的面具文过饰非,给别人制造“善”的假象。不过,这样一种把自己的真实状况不加掩饰地暴露出来的倾向,往往是通过“恶”的形象加以呈现的。并且进一步得出了结论:文学作者对“恶”的回护与同情,并非表明他们屈从于恶行或者公开地宣扬“恶”,而是在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道德的辩证和反思,从而抒发自我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道德时形成的分裂和痛苦,并重构“自我”与“自由”的关系。
    因此,我认为阳明学派的最终影响甚至还不是“引佛反儒”,而是为“真恶”取代“伪善”,为天理走向人欲,铺平了道路。善的内核虽则可以被替换,但伪善犹藏于善的假面之下——伪善之徒尚且有所忌惮,亦不敢胡作非为。再来看真:真是可以附加任何事物的,真善是真,真恶亦是真,它只是强化了它指向的任何一种意义。真字空无一物。
    倘若一面贬低善恶,一面拔高真伪——无论前者如何庸俗,后者如何超越——它们都必须被固定在文本的世界。这个道理,就是《金瓶梅》与阳明学派最为深刻的分际:小说非圣无法犹可,而置身现实的思想必须谨慎。无论起初动机是何,都不足以解释结果。
    (《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格非著,译林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