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书一世界:从莎士比亚到塞万提斯(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东方早报 陈妍蓉 newdu 参加讨论

    书中共收录十二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历史和时间的理论探讨,开篇文章“用眼睛聆听死者”是夏提埃2007年在法兰西学院的就职演讲。这篇可以看作是后面十一篇文章的开场白,阐发问题、叙述学术传统。文中提到的一些例子可以帮助读者建立关于“作者”、“校对者”、“编纂者”、“印刷者”的概念。譬如,生活于黄金时代的西班牙作者,都懂得书籍的形成涉及这一系列的多重工序、多个决定、多种技艺;而“作者”并不是在写书,甚至他们自己的书也不是由自己写出来的。于是,书籍的完成涉及其他很多人的合作或对抗。1619年,身为校对者的Gonzalo de Ayala直言,校对者“必须懂得语法、拼法、词源、标点以及重音的安排”。1675年的律师Melchor de Cabrera强调过,编纂者必须知道如何“放置问号、感叹号和圆括号,因为如果这些对于理解文本十分必要的元素有缺失的话,原作者的意思总是不够清楚的。毕竟,这些东西有哪个被漏掉的话,意思就会发生改变、颠倒或者其他的变化”。几年之后,Alonso Víctor de Parades又说,校对者必须“理解原作者的意愿,理解他送到印刷厂的东西。这不仅是为了添加足够准确的标点符号,也是为了确保原作者不要疏忽了什么,如果有的话,就要建议作者(做补充和修改)”。一个文本的基本的历史性,即形成于双方的协商:一方确定文本内容的写作、体裁;另一方决定它的重要性、印行的物质条件。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文论更多涉及个案研究,也呈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在有限篇幅内,本文无法一一列举,仅取两三例使读者先睹为快。比如印刷技术和工序:用于印刷的活字都要被集中放在同一个木框里(formes),这样就可以印在同一张纸上。比如说,要印一本四开本的书,每一折(quire,中世纪抄本中常见的四开纸)由两个印刷页面组成,一个formes就会包括第一、第四、第十三和第十六页的内容。1605年版的《堂吉诃德》就是这样印成的。哪怕是第二面的活字还没组好,第一面已经可以印刷了。这样一面一面印下来,就特别要求印刷时,要精确地把整本书分割成像将被印好的页面那样。……如果在分割中出现了错误,等印到最后一折、尤其是最后一页的时候,就一定需要对原书做出调整--即由印刷工加入或删掉一些原文的词句。这完全不是原作者的打算,但取决于编纂者或校订者的一念之间。同样的,在本文开头所引的堂吉诃德在印刷店的一幕当中,塞万提斯也提到印刷店的经营问题。堂吉诃德与一个自信满满的译者对谈的时候,讨论到Le Bagatele,一本由意大利文译为西班牙文的书,它在黄金时代的西班牙已是司空见惯。堂吉诃德问译者,“您出版这本书是自负盈亏,还是把版权卖给书店了?”译者说:“我自负盈亏。这第一版印两千本,每本定价六瑞尔,转眼可以销完;我想至少能赚一千杜加。”堂吉诃德答道:“真是如意算盘!看来您还不知道书店的底细,和他们同行之间的勾当呢。您瞧着,将来您背着两千本书,压得腰瘫背折,您就慌了……”(杨绛译本,下卷,448页)中文版的译文中没能准确地表达“版权”和“书店”以及具体的“勾当”是什么。原文是说,印书的店通常是不够诚信的。他们经常做假账,隐瞒一次性付梓的印行数量。实际上他们会印出超过作者(此处的情况是译者)允准他们的数量,然后可以更快地、并以更好的价钱售书,以此牟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