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杨炼:我铸造一动不动的诗歌之点(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深圳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饕餮之问》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形式的极端精美的追求,同时在对诗歌形式极度讲究的基础上,挖掘人的精神困境的深度。饕餮包含的“贪婪、欲望”的意义,在这里被应用于“问”的这个动作,表达诗人对于精神生存的无止境追问。
    记者:不知您现在身居何处,可否介绍一下近况。
    杨炼:自1997年起,我和我的妻子在伦敦住了15年。2012年之后,我们住在柏林,直至现在。伦敦和柏林都是我思想和写作的基地。
    简单地说,柏林和伦敦是我生活的港口,不停地让我从这儿出发,又不停地让我返回。而不管是出发和返回,都可以用我的一句诗“眺望自己出海”来概括,是在拓展内心的旅程。
    记者:北岛、杨炼、食指、顾城、舒婷、江河、芒克……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打下深刻的“朦胧诗”烙印。以至于今天,人们仍会称您为“朦胧诗代表人物”,您怎样看待这个标签?
    杨炼:我并不太看重朦胧诗人这个标签。因为,这个世界上已经有足够多的标签,出现过,然后被忘记了,“朦胧诗”这三个字还算幸运。我们的脚曾经踩在一片荒原上,不管脚印多么幼稚,仍然带有一种先锋的作用,从而成为一个历史的标志。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朦胧诗只是一个非常肤浅的起点。如果把人生的起点误以为是终点,只能让我们人生旅程变得非常短促和可怜。我自己非常高兴,早早离开这个标签,开始了我自己的旅程。
    我始终是全球意义的中文诗人
    记者:20世纪80年代后期,您开始了旅居的生活。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到美国到德国再到英国,“漂泊”之于您意味着什么?
    杨炼:我确实曾经周游世界,而且现在,还在周游世界。一方面,我的身体在不停的移动,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我是一动不动,因为所有这种旅行都转化为,我对内心的追问和诗歌的深度,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没有改变位置。
    我通过铸造这个一动不动诗歌之点,衔接了杜甫、屈原、但丁、奥维德,所有这些诗人的杰作和流亡命运,也都在这个诗歌之点上,不停深化它。以诗歌承载人之处境,且唯美的超越,是我们的天命。我主动选择了漂泊,这个选择,包含了出走,也包含了返回。我曾经离散于中国,但从来不曾离散于中文,我始终是一个全球意义的中文诗人。
    记者:您虽然多年旅居国外,但诗歌在国内却从未“空缺”,您看重自己的诗歌在祖国的存在吗?
    杨炼:我事实上很看重。我以“内在者”的身份,不停参与当下的中文创作;同时又作为中文“外在者”,从国际审视发生在中文之内的状况。在这个双重视角之下,我能保持一种清醒。
    当代中国文学的最大弊端,就是人们关在国界之内,关在语言的边界之内。在一种极度喧嚣但是极度肤浅的状况中,通过团伙似的互相追捧,达到一种自我满足。但很多这种喧嚣迈出国门一寸远,就立刻显出了它们的空洞和无意义。
    记者:三十多年来,您一直站在当代诗歌的前端,敲击出诗歌的种种可能性。是什么让您保持着创作的生命力?
    杨炼:我很喜欢这个问题。“敲击出诗歌的种种可能性”,这个语句本身已经包含了另外一个词“不可能”。对于诗人来说,每个诗句都是“不可能”,下一个句子恰恰都要从“不可能”开始。
    我的创作生命力来自于对各种层次的“不可能”的认识。我的每一部作品,必须构成一个向前深化、向前递进的阶段,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验证一次一次对不可能的认识,同时验证我一次一次从不可能开始的能量。
    记者:《今天》杂志在2013年进入了100期,您如何评价过去的《今天》和现在的《今天》?
    杨炼:《今天》在当代中文诗的历史上,是重要的,或者是最重要的杂志。《今天》的作者,抛弃了大而空的政治词汇,回返到土地,太阳,生命,死亡,河流,等等。《今天》之后,诗不再是和非诗进行争夺,而是诗歌和其他诗歌之间的竞争。从《今天》开始,一个当代中文诗的传统建立起来了。
    我们需要一个杂志,能够呈现出当代的深度,具有突破性和挑战性。对于《今天》的今天,是否具有这样的含义,我表示存疑。当然这不关我的事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