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战士的时代之歌——读魏巍作品札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从解放区走入新中国,之前和之后都坚持不懈进行创作的革命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并不多见,魏巍便是其中之一。他说自己首先是一名战士,然后才是一名作家,从他的革命经历和创作实践来看,的确如此。
    真诚拥抱生活的写作态度
    魏巍从17岁参加八路军115师军政干校起,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又在20世纪50年代3次奔赴朝鲜战场,第二次入朝曾在阵地上住了一个月,睡觉地点最近距美军仅仅400米;20世纪60年代奔赴越南战场进行实地采访,见到了越南的最高军事领袖,也接触到普通的战士;20世纪80年代,为写《地球的红飘带》,他实地寻访长征路,第一次崴脚没有完成,第二年坚持寻访完毕;20世纪90年代,他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遍访我国的各大油田,深入不毛之地的荒漠腹地,登上浩瀚海洋的钻井平台,为石油战线的工人们鼓与呼,进行了一场“和平建设年代的战争”。
    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使魏巍拥有了丰厚的创作素材,而这些素材能不能生发为创作资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如何看待和处理生活和文学之间关系,他说:“我坚持只有我信得过的生活我才写。”而且他认为,文学创作只能“有中生无”,而不能“无中生有”。“有”即广阔的现实生活,“无”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文学想象。为写好《东方》第25章“城市”,他在长辛店二七机车厂挂职任车间党委副书记;为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社会历史巨变,他到华北农村合作社和自己战斗过的地方参加农业劳动;至于战斗场面、战斗人物,则来自他在朝鲜战场上的亲身感受。
    除此之外,魏巍还非常重视采访。他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说:“深入的感受跟深入的采访也有关系。就拿在战士中的采访来说吧,你跟他们谈得深,你对他们了解得深,他们的气质、思想、感情,就会感染你,使你也深入到他们的情绪中。也就是说,使你感受得更深些。” 魏巍本人是一名久经沙场的战士,他在晋察冀边区曾经战斗生活过10年左右的时间,在解放大西北行动中指挥过剿匪战斗,本就具有的战士情怀和时代热情通过实地采访抗美援朝战士们的英雄事迹而被得以激发和高扬。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集子中,作者融具体的史实、饱满的诗情、高昂的政论于一炉,真实展现了二战之后发生在朝鲜半岛的这场国际战争,热情赞美了中朝两国人民共同抗击帝国主义强权入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共产主义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