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唐弢的《书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 韦泱 参加讨论

     
    文化人物的学术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凸显出来,唐弢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文化前辈。说一句时光如梭,转眼已到唐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因为现在很少有像唐弢那样喜欢淘书、藏书的作家了,也很少有坚持书话写作的作家了。甚至“书话”两字也渐渐从报刊中淡出。要知道,唐弢是我国现代作家中最早写作书话的作者之一,我国现代出版史上第一次以《书话》为书名的专著,就出自唐弢之手。
    现在的年轻人已不大知晓唐弢这名字了。应该说,我对鲁迅的最初认识是从唐弢的书中得来的。在我还是小学生的年龄,就读了唐弢所著《鲁迅先生的故事》一书。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记下了鲁迅的名字和他的往事。可惜的是,晚年的唐弢,因健康原因,只留下半部《鲁迅传》。同时,也因为我起初不识唐弢的弢字,查了字典才读出,所以记得就特别深。
    以后,我逐渐知道,唐弢是我国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写了不少纪念、研究鲁迅的文章。他参加了1938年版的《鲁迅全集》编辑工作。辑录、考证不少鲁迅佚文,先后编辑了《鲁迅全集补遗》及续编。唐弢还是受到鲁迅赞赏的杂文家,我藏有唐弢在民国年间出版的首部杂文集《推背集》,且为毛边本。但是,在我的眼中,更珍视他的《书话》一书。我读唐弢,读得最多的是他的书话文章。
    《书话》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于1962年6月,共有书话四十篇。书中附有不少珍贵书影,只是由于当年印刷条件的限制,书影小且不甚清晰。作者在《序言》的开头写道:“我写的书话,开始于1945年的春天,当时抗日战争尚未结束,蛰居上海,有时披览书籍,随手作些札记。最初给我以发表的光荣的是柯灵同志主编的《万象》。”以后,唐弢先后在《文汇报》《联合晚报》《文艺复兴》《文讯》《时与文》等报刊发表书话。
    此书后以《晦庵书话》为名一版再版,读书界简直到了谈书话不能不谈唐弢的程度。散文式的书话,是他开创出的一种崭新的书话文体。他认为写书话,就是围绕书“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把每段书话写成一篇独立的散文,有时是随笔,有时是札记,有时又带一点絮语式的抒情”。因而,他别具一格的书话,就“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呵,这不就是书话写作的至理名言吗?!我常常就用这个标尺来衡量自己的书话文章,捧着唐弢的《书话》,我想,它教我尽量使文章摆脱干巴,富有生气些。
    如此看,唐弢写了那么多优秀的书话文章,他该是一个爱书的藏书家。确实是。还在上海读中学时,他就常去福州路等旧书店淘书。后来他到了北京,又常去国子监旧书摊淘书。他说:“从上海城隍庙到北京国子监,我的生命是始终和书相纠结的,买书、读书、写书”。那时,与他一起淘书的友人后来回忆道:“在布满尘埃的书堆里,他会全神贯注地沉下去,东翻西拣,爬上爬下,一蹲就是半天。他体态肥胖,容易出汗,等到走出书店,他已是汗流浃背面目全非了”,活脱脱一个书痴的形象。因为爱书爱写作,使唐弢由一个普通的邮政职员成为一位文化名人。巴金的《家》前后出过几十个版次,他几乎收藏所有不同的版本。听说上海书店影印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及“五四”以来重要文学期刊时,不少底本都是从唐弢那里借来的。许多是珍本,甚至是海内孤本。比如《文艺阵地》全套原版本,全国只有他收藏一份,仍慷慨地借给上海书店影印出版。
    这就是一个大藏书家的胸襟,以他的收藏来恩泽后代,传承文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