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非典之“典”——读《非典启示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 人民日报 》2014年04月 胡 平 参加讨论

    《非典启示录》:王宏甲著;海峡书局出版。
    王宏甲报告文学新作《非典启示录》并不新,大部分内容创作于十年前,但那时他认为有关非典的一些资料还没有搞清,不愿把稿子拿出来。此后他陆续调查和修改,直到去年年底定稿付梓。他的创作过程算报告文学写作的一个特殊纪录,也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态度非常严肃。
    这部作品成为记录2003年非典事件的全史,当然其中不可能也不必要做到无所遗漏。全书内容脉络被梳理得非常清晰,关节点明确,给人们留下的思索也是丰富的。当年写报道的人,不会想到把那年年初南方异常冰雪天气写进去,但《非典启示录》把它写在了开首,因为后来证明它是非典的诱因之一。当年写报道的人,多数把广东紫金的黄杏初写为非典第一人,王宏甲现在写明佛山的阿尧才是全球非典第一例。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作者已对事件的前前后后了然于心,写时充满节奏感,始终保持着控制力和文本的悬念与张力。
    报告文学是最易于写成表扬稿的,如此写阻力最小。王宏甲不肯沿这条路子走,他写出了既有表扬也有反思的作品。作品的要点之一,是没有回避卫生部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时的错误。当时的某些官员为了安抚人心,不顾事实瞒报病例数字,造成严重后果,以后被中央纠正,由此社会迈入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保障群众知情权的新阶段,扭转了局势,从根本上提高了国家安全管理能力。这是抗击非典留下的重要教训,也是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契机,《非典启示录》对此做了真实记录,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王宏甲忠实于生活、忠实于文学的写作成果。
    对于抗击非典中涌现的众多医务人员可歌可泣的事迹,作者浓墨重彩,着力加以描写。作品大量刻画普通岗位上的医生护士,写他们在那个非常时刻迸发的人性光辉。如医生邓练贤恪尽职守,直至献出生命;护士长叶欣在抢救工作中受感染殉职,死前还嘱咐同事不要告诉病人,以免给病人压上思想负担;医生李晓红怀孕六月,染病后再三推让床位,终于牺牲在岗位上……这些英雄事迹,构成全书内容的主体,今天读来依然很感人。作者也没有忘记写出少数人在特殊时刻暴露出的人性的弱点。书中有个周老板,医务人员为抢救他付出惨重代价,但他痊愈回家后却拒绝接受采访和提供血清,变得更为自私。显然,作者把非典视为一种特殊的人性境遇,力图在那一境遇下写出各类人寻常时期难以显现的真面目。
    作者的忠实态度也表现在对当时一些知识分子表现出的良知和勇气的赞颂上。如写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宣布病原体为衣原体的情况下,钟南山凭借临床经验公开提出异议;梁万年敢于负责,在严重时刻提出疫情处于“高峰平台期”的论断。当年,这些科学家不计个人得失,敢于说出真理,对控制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宏甲在写作中“不虚美,不隐恶”,体现了严谨的创作态度。如果仅仅从文体上看,《非典启示录》也显示了他的创作气质,这种气质是沉稳、思辨和具有科学精神的,涌动着探求真相和真理的欲望。对当年疫情留下的一些疑点,他至今仍在追索答案,并通过自己掌握的事实做出推测——这不是所有报告文学作家都能做到的,也是此书最吸引读者的地方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