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学批评应具备中国视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行 超 参加讨论

    近年来,文学界不断出现“中国视野”、“中国立场”、“中国故事”等提法,这一切的重心都在“中国”,“中国”在哪里?既不仅仅是北京、上海,也不仅仅是底层、苦难。在当下,文学批评的学理性不断强化,而对于作为根基和背景的中国现实却相对缺乏认识。就此,中国作协文学理论评论委员会和中国现代文学馆3月31日在京召开“文学批评的中国视野”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会议。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作家、批评家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研讨会由何向阳、李洱共同主持。
    李敬泽谈到,文学批评应该立足于中国的时代进步、社会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提高,但立足当下提出并解决问题、形成新的理论的能力是欠缺的,这也是文学批评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他说,中国是我们的根基所在,中国视野的提出涉及到文学批评的根本立场,某种程度上讲,这更强调了文学批评的中国立场。由这个立场而来的是视野、胸怀、情怀,以及我们到底看见了什么和没看见什么、我们的视野应该怎么调整等问题,这些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挑战。
    中国视野应植根于本土现实
    在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作家、批评家需要具有世界视野,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本土的、现实的中国更应该是我们创作、批评的根基之所在。李云雷认为,所谓中国视野,既应该包括当代中国的现实,也应该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批评家经历了发展飞速、经验断裂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批评家个人怎么建立内在的统一性,如何将个人经验有效地传递出来,需要做出深刻的反思。
    李洱认为,如果没有历史,现实感是不成立的。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作家、批评家应该具有整体观、历史感和现实感。当下中国的经验非常复杂,常常是后面的经验不断地覆盖前面的经验,这就要求写作必须在表达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囊括之前的历史经验,以此激活批评家和读者的个人经验。
    来自西部的张晓琴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视野有不同的理解。她认为,当我们提到文化中心时,首先想到的是京沪等文化中心地区,容易忽略更广阔遥远的边疆地带。中国文学之所以源远流长,它的魅力不仅在文化中心,更在于每一处新的文化疆土,文化意义上新的疆土与地理意义上的疆土同样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