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明末才子汤传楹与尤侗《钧天乐》传奇(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杜桂萍 参加讨论

    三、怀情不遇:《钧天乐》中的女性世界
    与怀才不遇多展现男性世界的逼仄不同,怀情不遇的兴奋点更多投注于幽怨婉约的女性世界,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与才子相关的“佳人”的心灵世界的演绎。怀情不遇是明末清初时期审视男女感情状态时最能博人关注的话题。其与怀才不遇多有相通之处,“美人易老,佳人早夭,本来容易契合男性文人怀才不遇的感伤心理,何况女性的怀情不遇与男性的怀才不遇在价值结构与审美意义上存有深层认同之处;以才子不遇呼应红颜薄命的忧伤感慨,以‘才与命妨’的不幸抒发边缘文人的怨愤不平,既是香草美人文学传统的历史延展,也容易达成文人借助这种文化象征表达对儒家文化价值中心的疏离倾向”。(52)《钧天乐》对女性世界的建构即如此。在尤侗笔下,怀情不遇首先是怀才不遇的现实补充和情感映衬:“人生世上,若无伉俪之欢,总使拔地升天,只算虚生浪死。”(第二十五出《仙访》)他对汤传楹的“三副泪”理论十分赞同:“人生不可不储三副痛泪:一副哭天下大事不可为,一副哭文章不遇识者,一副哭从来沦落不偶佳人。此三副方属英雄身泪,真事业、真性情,俱在此中。”(53)正是“哭从来沦落不偶佳人”的诉求,才让尤侗一类文人对那些怀情不遇的佳人投注了特殊的赞美、惋惜与喟叹。
    于是,《钧天乐》中两位才子各有佳偶,既为情理之必然,亦为题中应有之义。杨云与夫人齐素纨“少年伉俪,燕婉同心”(第六出《浇愁》)的感情生活,因有汤传楹夫妇的真实生活作为写照,并不需要多少虚构。两人一个是“才华无匹,绝世风姿”的稀世才子,一个是“冰雪聪明,芳姿如画”的绝世佳人,面对失意的生活彼此慰藉,诗词唱和,呈现出才子佳人生活的理想状态。如“彩笔题残无处赠,妆台画出小眉青”(第十出《祷花》)的闺中之乐,如“夜熏瑞脑喷金兽,晓卷珠帘挂玉钩”(第十二出《哭友》)的恩爱之情,均笔墨细致,婉转多情。《祷花》一出,特意以汤传楹的散曲作品为蓝本,传达夫妇二人两情相得的浪漫情怀,颇得汤氏之作的艺术韵意。
    在有意还原汤传楹夫妇“惆怅相怜惜”的优雅生活的同时,《钧天乐》还为杨云夫妇的伉俪之好注入缠绵悱恻、哀感顽艳的情绪。面对杨云的“忧生之嗟”、“蒲柳先零”,妻子含泪回答:“妾与相公,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相公倘有不测,妾岂能独生乎?若有丝儿病,这一缕魂灵,敢向夜台先等。”(第十出《祷花》)有力照应了这段“一时佳话,千载伤心”的生死之情。其实,一代才子佳人的香消玉殒,这段发生在现实的故事本身已足具震撼人心的魅力。作为亲历者,尤侗曾多次表达羡慕和感动:“丁氏少君一岁,才色双丽,伉俪比肩,若青鸟翡翠之婉娈矣。”(54)有诗云:“镜中一啸殉青鸾,留下啼痕染竹斑。此去长眠并枕树,不须重上望夫山。”(55)又悼文云:“所持为卿谋慰者,惟有闺中人相从地下。吹箫双去,仍上凤皇之楼;舞镜重开,永守鸳鸯之冢,又为紫玉青陵增一佳话。”(56)而对他们“夫妇恩情不舍,所以同穴相从”(第十二出《哭友》)的艳羡,应是他将才女叶小鸾故事引入《钧天乐》传奇并设定为自己的“佳人”的重要心理动因。
    叶小鸾(1616—1632),字琼章,吴江人,叶绍袁之女,叶燮之姊,年十七而逝。作为一位完成过《返生香集》中那些哀感顽艳之作的才女,她少年早夭,婚前而逝,并因为金圣叹的扶乩活动而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奇(57),在苏州一带传诵甚广。作为同郡友人,尤侗曾拜访过叶绍袁,与叶燮亦有交往,当然对叶小鸾的故事并不陌生。他仰慕叶小鸾的才华,曾以多种方式表达过向往之情和艳羡之意。譬如他的三个女儿,名琼华(生于崇祯十三年)、琼莹(生于崇祯十六年)、琼英(生于顺治二年),一以贯之以“琼”命名,照应叶小鸾“琼章”之字;譬如在审视周边才女创作时,他情不自禁地表示:“松陵素称玉台才薮,而叶小鸾《返生香》仙姿独秀。虽使漱玉再生,犹当北面,何况余子?”(58)在《西堂全集》中,涉及叶小鸾的诗词作品有多篇,如《戏集〈返生香〉句吊叶小鸾》十首、《鹧鸪天·和叶小鸾梦中作》、《蝶恋花·吊返生香》等,毫无遮拦地表达了对这位当代才女的倾慕和赞赏。如:“疑是凌波洛浦游,不知香艳向谁收。海棠睡去梨花褪,只有多情宋玉愁。”(59)作为尤侗的第一知己,汤传楹曾有这样一段话:“展成自号三中子人不解其说,予曰:‘心中事,扬州梦也;眼中泪,穷途哭也;意中人,《返生香》也。我比猜诗谜的杜家何如?’展成笑而不答。”(60)所谓“返生香”,即借同名文集指代意中人叶小鸾,叶小鸾显然是青年尤侗的梦中情人。
    在《钧天乐》传奇中,尤侗对这位临邑才女的仰慕和攀附是十分坦诚的。他没有直接提及叶小鸾之名,但文本提供的诸多细节,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这位彼时苏州一带的知名才女。如第五出《叹榜》,寒篁(叶小鸾)的母亲上场即云:“先夫魏叶,曾为县令。”叶,已经指向了叶小鸾的姓氏;《叹榜》之[尾声](旦):“你教我加餐,怎举杯和箸?算只有梦魂堪煮。”“梦魂堪煮”又与叶小鸾自号“煮梦子”发生了关联;而沈白所谓“才色倾城”(第二出《歌哭》)、“悼亡之惨,恰在催妆之日”(第九出《悼亡》)等语,亦可以一一与叶小鸾的相关传记发生对应。最为关键的是女主人公的名字“寒篁”,源自叶绍袁《续窈闻》中的记载。而尤侗对此也非常熟悉:“叶小莺,字琼章,号瑶期,宛君季女,许张氏,未嫁而卒。有《返生香》。泐子云:‘小鸾,本月府侍书女,名寒簧。’”(61)其他例证更是不胜枚举。如第八出《嫁殇》,当听母亲“拣定今月十五日”成婚后,寒簧(叶小鸾)问侍儿:“今日几日?”侍儿答:“初十日了。”寒簧又说:“如此甚速,如何来得及!”与沈宜修《季女琼章传》所记几乎一样。凡此,无一不指向叶小鸾。
    对“意中人”的本能向往和始终不能释怀,促使尤侗将沈白与魏寒篁建构为一对情侣,通过传奇艺术的演绎宣示一种理想的才子佳人模式。在《钧天乐》中,沈白与魏寒篁之间本有父母之命,因生活困窘、科举失利未能成婚。当寒簧得知未婚夫再次下第,忧郁成疾,加之“全无廉耻”的哥哥魏无知欲将她改嫁程不识,“因此抱恨,症候转加”(第八出《嫁殇》),终在失望和无奈中忧病而逝。直到沈白于天界得中状元,方由王母和嫦娥为媒,终成连理。对一个同时同郡的名媛进行如此扬才露己式的意淫,尤侗遭到的非议可想而知,嘉庆时期的才女汪端即指责他“语多轻薄,文人口孽又过临川”。(62)不过,作为才子生活的生动景观,寒篁形象不仅担负着确认才子价值的意义,对极大地满足尤侗一厢情愿的梦游神恋心理,似乎也不可或缺,这其实是他才子情结激荡于胸的必然结果。
    尤侗的家庭生活并非不美满,妻子曹令(1621—1678)虽“性卞急”,才情有限,毕竟“端庄淡静”,“深明书义”(63);且彼此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四十载。(64)康熙十七年(1678),正当汲汲于功名的尤侗在北京奉旨候试博学鸿词科时,妻子因病去世的噩耗传来,他悲痛不已,创作了一百余首情深意切的悼亡之作,并与众多名人朋友的哀挽之作结为《哀弦集》。很多诗作非常感人,如:“暂别同衾剧可怜,应知同穴尚千年。三生石上精魂在,愿结同心再世缘。”(65)可见两情欢好,十分称意。但是,作为一位风流才子,尤侗亦曾如此表示:“予沦落不偶,无家室之乐……”(66)也从未放弃过那些婚姻之外的感情补偿,所谓“扬州梦”是也。其《放歌》五首之四云:“世上负心十八九,了此只须一匕首。乌呼!安得季布、朱家结为友,更有红线、隐娘娶作妇。”(67)其实,对于一切拥有美色和才艺的佳人,都有纳入怀抱的幻想,并非只是尤侗一人的白日梦,汤传楹在构想自己遗世独立的生活理想时,亦曾产生过如此期待:“梦觉徐徐,两美在侧。一寐一寤,一偎一抱。”(68)从这个意义上说,尤侗在精神和艺术领域表达对叶小鸾这样一位才女的向往与期待,似乎也可以理解。
    叶小鸾才女形象的建构离不开金圣叹,金圣叹对尤侗的影响其实也一语难尽。以《钧天乐》而言,寒篁的名字,是泐庵大师金圣叹为叶小鸾招魂时所用,尤侗径取为主人公之名;寒篁的绝笔诗:“身非巫女学行云,常对三星簇绛裙。清映声中轻脱去,瑶天笙鹤两行分。”乃金圣叹扶乩之作,不过是假用叶小鸾声口,尤侗仅仅改动三字;寒篁的遗稿,当沈白观赏时:“你看清文满箧,新制连篇,正是‘团香写就夫人字,镂雪装成幼妇词’。薄福书生,如何消受得起?”“团香写就夫人字,镂雪装成幼妇词”两句也取自金圣叹的乩词,此句后来在《林下词选序》被再次使用,足见尤侗欣赏、赞许之深。值得注意的是,《钧天乐》中寒篁形象既非金圣叹建构者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历史人物叶小鸾的直接呈现,而是尤侗关于才女幻想的经验凝结和艺术诠释。这从其女仙封号的演变汇合即可看出。在金圣叹的扶乩活动中,叶小鸾身居“缑山仙府”,为月府侍书女,后被收入泐庵大师的无叶堂中,法名“绝际”。(69)而在《钧天乐》第二十出《瑶宫》中,王母如此介绍寒篁:“今有魏氏寒簧,本是传言玉女,因与侍香金童沈郎私订三生,误投五浊仙。他两人应作天边匹偶,却无人世姻缘,故使终日穷愁,少年离别,备尝才子佳人之苦。”寒篁逝后,得王母提携,云:“今后可住我瑶宫,为散花仙史。”(第二十出《瑶宫》)又后来,因随嫦娥学习紫云之歌、霓裳之舞,留住月宫,方为月府侍书女。用她自己的话就是:“奴家寒簧,昔为瑶宫花史,今作月府侍书。”(第三十出《闺叙》)且不说此月宫非金圣叹之所谓月府(70),仅从寒篁前世来生称谓之变化,即可发现,尽管对叶小鸾无限仰慕,但尤侗并未放弃将另外一些女神元素注入寒篁形象中,力图打造一个他心目中更为美好的艺术形象。如“瑶宫”之“散花仙史”名,取自他心仪已久的一位女仙:“岁癸未,予读书王氏如武园,偶为扶鸾之戏,得遇瑶宫花史云。……王母怜其幼敏,录为散花仙史。”(71)“瑶宫花史”与尤侗彼此唱和,十分投契;又云其侍儿楚江与尤侗前世有缘,“遂请于王母,许于甲申二月降生赵地”,与之续缘;以致他多年后“每策蹇往来邯郸道上,秦楼日出,游女如云,恍然若有所遇,卒无鼓瑟而至者”(72),念念不忘这一约定,怅恨仙人之不守信誓。寒篁,应该是以叶小鸾为主又集中了其他女性优点与长处的一位更完美的艺术形象。
    只是尤侗笔下的这位佳人功名利禄之心旺盛,不但与叶绍袁夫妇笔下的叶小鸾不可同日而语,与金圣叹塑造的“叶小鸾”更难以比并。在叶氏夫妇眼里,叶小鸾容貌美,个性亦不同凡俗:“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所谓“才色并茂,德容兼备”(73)也。尤其她气质中蕴含的仙霞之气,借助“流光闲去厌繁华,何时骖鹤到仙家”(74)、“三山碧水魂非远,半枕清风梦引长”(75)等诗句的表达,体现为清空、华艳、哀婉的艺术魅惑,直接启发了金圣叹的扶乩创作。金圣叹的乩词则更着意于凸显叶小鸾的秀丽明艳、灵慧多才、机智敏捷、孤高自许,并借之传达一位少女对青春、自然和美的眷恋与渴望。如是,“潜隐于叶小鸾内在世界的多愁善感和弃世求仙倾向,经泐师的强化,生发出具体可感的形象特质和传奇因素,激发了有关离经叛道的审美想象,叶小鸾形象因之具有了丰富的形象结构和传神的艺术魅力”。(76)相比之下,《钧天乐》中的寒篁形象颇多烟火气,还染上了少许道学腔。譬如她闻知沈白下第的叹息之语:“(叹介)咳,古来才子数奇,佳人薄命,同病相怜。世间多少女郎,七香车、五花诰,享受荣华。偏我寒簧,寂寞深闺,香消粉褪也。似下第秀才一般,好伤感人也。”(第五出《叹榜》)将“七香车”、“五花诰”的荣华看得高于一切,自然有情悭等同于“下第秀才”之比。此段眉批揭示云:“后来做夫人的比官人更加性急,如寒簧十五女郎,一闻儿夫下第,无限感慨,至以死继之,何热中(原文如此)之甚也!”这里,将女子的怀情不遇转变为对怀才不遇的世俗期待,脱去了香艳,也少了一份清新。寒簧的青春早夭固然达成了批判科举的目的,然其热衷于“做夫人”的烟火气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形象的美感。如是,作为一位花季少女应有的青春觉醒及对自由的向往,在寒篁的身上几乎没有体现;与叶小鸾的出尘之思始终夹带着自由洒脱清空的女性魅力相比照,真是一种本质上的悬隔。也就是说,《钧天乐》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虽然也指向才女不幸与人生短暂的怀情不遇主题,呈现出的艺术魅力却远逊于同期的很多作品,《钧天乐》未能成为传奇戏曲之经典当与此相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