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尧典》与中期器铭及《诗》的对读 持《尧典》与金文对比,在上面已随行文做了一些,实际《尧典》与一些可信为西周中期的金文相类或相同者还有许多。从词语层面上说,《尧典》一开篇即是“粤若稽古帝尧”,中期《史墙盘》铭文居然也是以“曰古文王”开篇,两者不是颇为相类吗?《尧典》说尧“格于上下”,《史墙盘》一则曰“匍有上下”、“ ![]() ![]() ![]() ![]() ![]() ![]() ![]() 再从句法层面看,上文说过,《尧典》和《吕刑》以及《诗经·大雅》中的一些篇章都爱用顶真格组成的句子,在《史墙盘》中也居然有这样的现象,如“祗 ![]() ![]() ![]() ![]() ![]() 《尧典》的开始说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这几句话为后来《大学》所生发,成为儒家极重要的思想之一。然而,据现有的材料,可以相信,这一思想率先形诸文字,就在西周中期。金文中,大约从昭穆时开始,铭文结尾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之前某人因受赏赐作器物,只讲“作某公彝”之类的话,到西周中期却有了新说法,如《乖伯簋》铭文结尾处:“用乍(作)朕皇考武乖几王尊簋,用好(孝)宗庙,享夙夕好倗(朋)友雩(与)百者(诸)婚遘(媾)。”(24)说一件器物的使用,从“宗庙”开始,扩展到“朋友”以至于“诸婚媾”,虽不如《尧典》所言尧的格局大,但其“内圣外王”的逻辑,不是与《尧典》开端一段所讲的并无二致吗?我们还不要忘记《诗经》,在《诗经·大雅》里有一篇《思齐》,其“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几句,不也正是《尧典》从“亲九族”而至于“平章百姓”这一由内而外推广德行之政治逻辑的别致表述吗?更巧的是,《大雅·思齐》讲“刑于寡妻”,《尧典》则谓帝尧为验证舜的德行而“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其间又何其相似乃尔! 此外就是那件新近发现的西周中期的《 ![]() ![]() 再看看金文之外的《诗经》篇章。与金文一样,除前面的随文比较外,还有一些实例。先让我们从语词层面来看一看。《尧典》称尧之德“允恭克让”、“克明俊德”,又言“惟明克允”等,《诗经·大雅·皇矣》言文王“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克顺克比”,《大雅·生民》言“克禋克祀”、“克岐克嶷”;诸“克”字构成的语词与《尧典》一致。《尧典》言“黎民於变时雍”,《诗经·周颂·清庙》言“於穆清庙”,《维天之命》言“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变”与“於穆”词法一律。《尧典》言“百姓昭明”,《诗经·大雅·既醉》言“介尔昭明”、“昭明有融”。《尧典》言羲仲“宅嵎夷,曰旸谷”,“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诸句中的“曰”,就是介词“于”的意思,与《诗经·大雅·绵》“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之“曰”用词相同。《尧典》言“钦哉”、“直哉”、“食哉”,《诗经》亦不乏其语,如《大雅·下武》“昭哉嗣服”,《周颂·雍》言“假哉皇考”,《访落》言“於乎悠哉”。《尧典》言“四门穆穆”,《诗经·周颂·雍》言“天子穆穆”,等等。以上是《尧典》与诸多《诗经》篇章在语词使用层次上的相同,而两者相同的情况又不仅于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