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个人价值被重新定义和发现(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纳 杨 参加讨论

    直面生存的疼痛和温暖
    2014年,还有一类作品特别抢眼。在这类作品中,作家以思想和笔为手术刀,大胆地剖析自己的灵魂,为了解自身的精神世界提供一条通道。在这样的写作里,作家可以释放困惑,寻求平静,也可以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这类作品动人的地方在于解剖自我的勇气,难点则在于感情释放的“度”。感情过浓,可能导致叙述的跳跃,让读者跟不上情绪的节奏;感情过淡,则不够深入透彻,让人感觉欲语还休。
    彭学明的《这样回到母亲河》表现出强烈而真实的忏悔精神,记录了自己历经曲折寻访母亲身世的过程。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教训,呼吁和唤醒天下儿女不要忘本、不要丢掉自己的根。难得的是,这样的心灵之旅中还让我们看见了湘西苗寨人民真实的生活景象。曾经被贫穷和艰难打散的亲情,在生活逐渐好转后也逐渐获得重生,这其中隐藏着多少无奈和痛苦。
    周晓枫的《独唱》用深刻而大胆的自我剖析,完成了对嫉妒这一女性隐秘心理的透彻表述,其独特的审美体验,读来大为畅快,同时也让人心有余悸,吸引人们不自觉地去对比、审视自己。
    塞壬《耻》写生活中多次遭遇飞车抢劫而留下的伤疤,这伤疤无言地记录着人生的艰难,然而外在的创伤远没有内心的耻辱感更对人造成伤害。作品中极其细腻而真实的心理剖析,不仅让我们近距离体验打工者的真实生活,更用文人的敏感和思考,批判现实社会中的虚伪。
    不同于前几年盛行的底层写作,2014年,作家们自觉地把自己还原成普通百姓,以平视的心态去感受他们的感受,体会他们的体会。这样的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下社会,理解不同人群。
    蔡崇达的《皮囊》用拉家常式的语言记述自己眼中的外婆的母亲,我的阿太。作者用朴实中透着调皮的语调讲述阿太的“事迹”和阿太的处世道理。在作者的讲述中,我们不仅被亲情感动,更被99岁老人的人生智慧所触动。南帆的《到来一只狗》写自家养的一只小狗,最初被迫相处,一年以后竟有了亲人般的精神联系。作家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万物相通,精神的需求对各种生命形式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只要真心善待,各种物种之间都能友好相处。温亚军的《那个度日如年的初夏》讲述女儿高考前全家人的各种表现。与千万个家有考生的家庭一样,作者也经历了女儿情绪波动、家人的有力支持,最终顺利渡过人生重要关口的生活片段。
    邝美艳的《我们都是鱼儿》描述了妻子对丈夫的想念,借此,一个因工作而奔波、为生活而打拼的普通打工族形象渐渐清晰起来。真实的在场感是这篇作品的特色,在深圳,在中国,这样的打工族非常普通,正是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与付出,才能够筑起腾飞的中国。他们是真实的、当下的、鲜活的中国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应该是文学的书写对象。
    江少宾的《向黄昏沉沉坠落》写一个坚持用诚实的劳动追求幸福生活的普通青年,却因家庭原因一再遭受挫折而最终消沉。作品通过对个体的深入观察提示我们,个人奋斗的艰难不仅在于社会环境,更在于亲人的态度。作品中弥漫着压抑的情绪,这不仅是主人公的不幸带来的,更是作者愤怒无望的情绪的投射。作家看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却无法给出解决的办法。
    2014年的散文创作形态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充沛,作家的视线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写作直达人的内心深处。其中最动人的,是作家用真诚的写作分享对人生的体会。散文贵在一个“真”字,只要以最真的态度面对生活,保持最真的情感写作,一定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