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以“中国姿态”走出去(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张江 张清华 李朝 参加讨论

    以自己的姿态“走出去”
    张江:首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中国文学走出去,一定要带着自己的独特价值,它是因为被需要所以才走出去,而不是强行将自己推出去。中国文学的独特价值是什么?它如何才能被需要?从根本上讲,世界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是中国文学被需要的内在原因,而中国文学能够提供给世界与众不同的文学经验,则是中国文学被需要的直接原因。因此可以这样说,只有保持自己的独特姿态,中国文学才能成功走出去。
    李朝全:“走出去”是中国文学界一直都在努力但又收效尚不如人意的一个领域。近几年,这种令人焦虑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变。比如,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雨果文学奖,曹文轩获安徒生文学奖。三位作家的获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走出去”要有自己的姿态。
    莫言是一位擅长讲述中国故事的作家。从事创作伊始,他就明确地将自己的创作定位于如福克纳所言的“地球上邮票大的地方”——自己的家乡山东高密东北乡。他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几乎都出自东北乡。他为国外的翻译家、文学家和文学读者所认可和欣赏的,正是其作品鲜明的中国姿态、中国风格,其讲述的中国故事所传递的独特的中国声音。
    曹文轩获安徒生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背景是中国,这个经受了无数苦难的国家,一直源源不断地向我提供独特的写作资源。我的故事是独特的,只能发生在中国,但它涉及的主题寓意全人类。这应该是我获奖的最重要原因。”这是一位同样有着鲜明的创作根据地意识的作家。事实上,他的写作都是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从自己在苏北农村的童年、少年经历出发,执着于用诗意纯美的文字编织关于爱、善、苦难与成长的故事,构筑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致力于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
    对刘慈欣获雨果奖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图书策划编辑利兹·国林斯基认为,《三体》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故事好,具备丰富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由此可见,刘慈欣“走出去”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在于写出了中国特色的科幻故事,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人物、中国文化,向世界传达的是中国的声音和中国的价值。当然,中国作家走出去,也需要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及出版商和版权代理人的积极运作。
    带着“中国故事”上路
    张江:与姿态紧密相连的,是我们“走出去”时行囊里装载的是什么。简单地说,是咖啡、汉堡?还是茶叶、瓷器?这几乎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当年郑和下西洋也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也好,所到之处之所以受到欢迎,就是因为我们提供了中国独有的特产。中国文学走出去,作家们必须带着“中国故事”上路,反之,行囊中全是改头换面的《伊利亚特》《变形记》《喧哗与骚动》,难免受到冷落和嘲讽。
    郭宝亮:“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因此,作家的心态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作家急功近利地向西方世界邀宠,甚至为了获得一个什么奖项而去东施效颦地讨好西方,进而歪曲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那么,这样的“走出去”是应当被鄙视的;“走出去”应当带着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带着对几千年来筚路蓝缕、拼搏抗争的不屈精魂的饱含深情的歌哭,带着对朝向美丽中国梦奋力跋涉的中国人的传神塑摹。
    当然,要想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作家必须有担当,有大爱,有良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个对祖国没有担当,对人类没有大爱,面对善恶是非没有良知的人,会成为伟大的作家吗?纵观中国文学史,无论古代的屈原、杜甫、施耐庵、曹雪芹,还是新文学以来的鲁郭茅巴老曹,他们的作品之所以如磐石般嵌入文学艺术的殿堂,绝不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本身,令其力透纸背的,是他们的伟大心灵。希望这样的文学家和他们的文学能够真正“走出去”,真正地为世界人民所喜爱。
    从传播的角度看,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文学?显然不会是那些东施效颦式的或以西释中式的作品,而应当是那些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佳作。正像我们常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作家只有立足于民族,坚守本土文化自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佳作,才是“走出去”最硬、最有力的本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