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温儒敏:文学研究的价值危机与当代责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2014年03月1 温儒敏 参加讨论

    现在的人文学者常常会感到矛盾并且焦虑,他们在“回归学术”与“现实关怀”两者之间很难兼顾。拿现当代文学研究来说,很多人都希望能超脱一点儿,真正把它当学问来做,但是很难,这是学科的“基因”或者“性格”所决定的。
    现当代文学学者所面对的是文学,是尚未完成的历史,这种研究对象和现实有天然的血肉关联。在20世纪80年代学术复苏时期,现代文学研究获得极高的社会关注度,甚至成为“显学”,那是因为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当时的研究者纷纷参与“拨乱反正”,以种种新的理论视角去阐释百年来的文学传统。其后却风气大变。20世纪90年代以降,学者们痛快地“告别革命”,竭力要回归学术“正途”。无论是提出“重写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还是呼唤“学术规范”,都表现为对现实的超离以及回到书斋做“纯粹学问”的渴求。
    始料未及的是,“学术回归”刚刚起步,学者们就陷入了尴尬。市场化以雷霆万钧之势带来整个社会的巨变,也给学界包括人文学科注入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每年都有大量新人进入学界,各种立项投资逐年增长,做学问的物质“硬件”好了,但另一方面,压力也大了。项目和投资支持了学术,学术生产管理的制约也愈加严紧,同时,拜金主义日益浸入学界,刮起了浮躁的学风。许多学者自觉不自觉都被卷入这种浮躁,以发表文章和争取项目作为学术的目标,陷入了“项目化生存”状态。和前辈学者相比,当代学者本来可以享有更多的自由,做学问所需要的基本物质条件也大有改善,但所处的学术生态却失衡了,做学问的心境也乱了。现当代文学研究如今并未真正“回归学术”,但这门学科对社会反应的敏感度弱了,发出的声音少了,学者们做学问应当有的尊严感、使命感和批判精神,也日渐被抽空。这不能不让人忧虑。
    这些年社会在进步,但还很不成熟,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在严重冲击着学界,很多偏激、片面的观点左右着研究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好恶和判断。在一些人文学科领域,历史唯物论被放逐,价值评判标准被颠覆,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肆行,加上媒体、网络等空间所形成的一波又一波颠覆性“潮动”,都在向现代文学研究提出许多严峻的课题。如果我们的研究者关注这种现实,就会发现这种“冲击”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和“题目”。只不过这些年来,现当代文学缺少必要的回应。如果我们对当前浮泛的学风有些定力,心态尽量平静下来,就会发现“题目”并没有“做尽”,很多新的有价值的“题目”在等着我们去探究。而要发现有学术含量的“题目”,关键在于要有坚实的学术价值立场,要超越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泥淖。
    在当今浮泛的风气之下,重新强调文学研究的“当代责任”,思考如何通过历史研究参与价值重建,是必要而紧迫的。这个学科的基因之一就是“现实”,它的学术生命就在于不断回应或参与现实生活。就现当代文学研究而言,“现在”和“历史”的“对话”关系,是决定其研究价值的关键。如果说古典文学研究在这方面表现得不那么明显,那么,现代文学则是“本性”要求。正是这种“对话”使传统能够持续得到更新,也使得本学科研究具有持续的发展动力。在当代中国面临价值、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重建梳理、反思、选择、整合各种不同的传统资源,以构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新传统,必将成为这一转折期最迫切的文化问题。为此可以说,现代文学学科自身发展离不开对当下的“发言”,也离不开对传统资源的发掘、认识与阐释。要找回现代文学研究的“魂”,就要和现实对话,参与当代价值重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