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毋忘“文学”的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2012年10月25日 刘忠 参加讨论

从事写作三十余年,刘文起已出版小说集《梅龙镇三贤》,散文集《书眉山影》、《天下风色》、《未晚丝语》,报告文学《世纪之路》,剧本《秦宫遗恨》、《凤凰楼》等300余万字的作品,受到唐湜、林斤澜等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的关注和评价,认为他的作品有生活,朴素,平和;有情怀,入心,入味。而今,退休后的刘文起,与文学走得更近了,少了职务上的奔忙,多了静下心来的思考,读书,旅行,写作,时光如水流淌,文字见心明性。
    源于对文学的一种感恩与敬畏,刘文起把他最近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命名为《毋忘书》。毋忘文学,毋忘写进文学中的身边的亲人、朋友、陌生人,毋忘古今成为文学地标和传奇的人,还有阅读本书的读者和友人。当然,作为书名,“毋忘书”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缅怀自己因车祸遇难的小儿子。写作是一个用心的活,冷暖自知。在文后的“跋”中,刘文起说:“文学对我来说,只是表达一个愿望,那就是,我还活着,我还在写;我愿意摒弃表面的浮华和骨子里的哀伤,在自己内心深处构建一座精神的殿堂。”毋忘舔犊之情,毋忘文学的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之于刘文起来说,既是放松身心、去除烦忧的外在形式,也是走进历史、磨砺思想的内在提升。在莫干山剑池前,他从古代莫邪夫妇铸剑想到现代蒋介石1948年7月登山“问剑”求解新经济政策,再到毛泽东1954年4月登山“问剑”制定新《宪法》,穿越历史沧桑,探索“铸剑”之现代意义。在西递、宏村,他写粉墙黛瓦、溪水烟村,寻找中国古代与现代历史的衔接点。《东山再起》中,他追怀谢安处变不惊、胸有百万兵的气度,感叹谢安一生铁马金戈,出将入相,焉能以东山再起一语以蔽之?又想,东山再起虽一语,却千古风流,一生换一语,值!行文缜密、思辨。在兴化,他凭吊郑板桥以竹为师之高标;在邯郸,他对一座土堆进行考证,认为今日邺城的荒芜不掩当年邺下文人之风流;在余杭仓前,他拜谒章太炎先生,绘其博雅多识、傲岸不驯之形象。其他如《英台故里》、《白马湖》、《天柱古南岳》,或叙事或议论,也都各有风致。阅读刘文起记游散文,有一种平中见奇、散淡中显深意之感,这种感觉不是一些文化大散文写家的那种矫情,也不是一些游记散文写手的故作惊人之语,而是对一地一事、一景一人的自我解读,不以材料堆砌取胜,而构思巧妙见长,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的真诚之情。
    刘文起曾长期担任《温州晚报》总编辑一职,新闻人的影子在《毋忘书》中亦是显见的。文集中的“抒怀篇”大部分都透着报人的敏感与尖锐,抓现实热点,找好切入点,提炼主题,一气呵成,文字洗练,毫不拖沓。许多常人习见的事物在他的笔下,总是翻出新解、新看法,如《风水鱼》、《小偷》、《酒悖》、《快递》、《关于送书》、《钝感力》,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运河魂》、《燕子楼》、《水绘园》、《国殇园》几篇,不仅视角别致,而且集历史、现实、文化于一体,像“运河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运河”;“帆是河的理想,船是河的语言”;“燕子楼,为爱情和诗歌而建,为爱情和诗歌而不朽”;“国殇园,永远让人感怀,永远让人凭吊,永远让人感到悲壮、苍凉的同时,充满了义薄云天般的豪迈和自傲”……完全是流出了的诗篇,氤氲着人文知识分子的忧思。
    有研究表明,爱好回忆是进入中老年的一个重要标志。回忆人生的点点滴滴,回忆曾经的人和事。这一点,在“记人篇”中也是明显的。作为老三届,恢复高考之初的大学生,刘文起的生活经历之丰富超出了我的想象,他的努力和坚持也是少有的。《客串》、《高考年轮》、《我的文化缘》记录了自己走过的人生,感恩文学,感念文化,让他在动乱的年代拥有信念和追求,在和平的新时期找到了人生坐标。《林先生走归》、《大爱的智者、长者,老先生》写文友、老友,笔端含情;《毋忘书》和《念侃儿》回忆儿子成长的心路历程,悲痛儿子不幸离世,堪称“堕泪”之文。
    如果要找几个词语来对于《毋忘书》做一个浓缩评价,我想,“质朴”、“真诚”、“智趣”、“感念”四词是必须的。

责任编辑:晓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