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两条母亲河上的文学波涛——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的演讲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熊召政 参加讨论

    非常荣幸第二次来到我在少年时代就向往和梦想过的俄罗斯。
    我们这一代中国作家,对俄罗斯最早和最形象的了解,首先就是通过阅读普希金、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伟大的诗人和作家的文学作品来完成的。通过大量杰出的俄罗斯文学作品,我们进入了俄罗斯辽阔博大的疆域,听到了涅瓦河、伏尔加河和贝加尔湖的涛声,闻到了俄罗斯乡村田野的气息,欣赏到圣彼得堡郊外的白雾,感受到了白桦树林金色的光芒……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使我们领略了那种博大、坚强、苦难、忧郁的“俄罗斯精神”。
    尽管时间在流逝,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甚至体制、经济、文化等等都发生了变更和转型,但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一提到俄罗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伟大国度永恒不变的形象——在辽阔的地平线上,有通向世界尽头的漫漫道路;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有飞驰而过的雪橇;透过乡村池塘和湖畔的椴树和白桦树,有射出万道金光的太阳;太阳底下,是一代代爱好自由、艺术、诗歌、理想的俄罗斯人……
    俄罗斯是一个承受过太多的苦难、也拥有着辽阔和博大胸怀的国度。在她的民族性格中,流淌着像伏尔加河、贝加尔湖一样深沉的忧郁和奔腾不息的进取之心。有一段话,我一时无法准确地记起它的出处,大致的意思是说,在整个人类已承受的或将要承受的苦难当中,再也没有比俄罗斯这个民族所承受的苦难更为惨烈和更为深重的了。这也正是俄罗斯民族深深打动我和令我敬仰的地方。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才孕育出了19世纪诗人费多尔·伊凡诺维奇·丘特切夫那振聋发聩的诗句:“俄罗斯无法概括,甚至无法用一般的法则去丈量,她特殊的品性,只有俄罗斯能够相信。”还有与丘特切夫同时代的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涅克拉索夫,在他的长诗《在俄罗斯谁生活得更快乐?》里,对伟大的俄罗斯母亲的命运也发出了沉重的感叹:“你是贫穷的,你又是富饶的;你是强大的,你又是虚弱的,我的俄罗斯母亲!”
    是的,生活在19世纪的一大批文学家、诗人和画家,都用自己的眼睛、心灵与生命,真切地看到过和深深地感受过俄罗斯母亲的苦难与不幸,并且纷纷用各自的文笔与画笔,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笔触,把触目惊心的苦难和不平等的现实、截然对立的社会矛盾,展现在世界面前。他们用各自朴实而深沉的现实主义作品,实践着自亚历山大·普希金以来的那个崇高的愿景与理想:
    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
    就要上升,射出光芒,
    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
    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
    将会刻上我们光辉的姓名!
    我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诗歌创作。伟大的诗人普希金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抒情,而且教会了我如何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普希金的《致凯恩》《致卡达耶夫》《自由颂》《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我给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等等著名诗篇,我在少年时代就能背诵,并且深深地陶醉其中。我知道,青年时代的普希金,对中国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也曾经十分向往和热切地幻想过。1820年当他离开圣彼得堡去往南方,在南方漫漫的长夜里,他曾经幻想过自己到达了中国,幻想站在中国万里长城上的情景。普希金也十分热爱中国文化,他的藏书中,涉及到中国生活和中国文化的书籍,就有80多种。他的诗歌中多次出现过诸如中国的夜莺、万里长城等“中国元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