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吴相洲:学科视野下的乐府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2014年01月2 吴相洲 参加讨论

    近日,乐府学会在民政部正式注册。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标志着乐府学迈上了一个新阶段,正在迅速摆脱20世纪的落后局面。作为学会筹办和申请人,我愿在此谈谈乐府学会的成立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学科建设意义。
    乐府学及乐府学会
    我个人研究乐府,应追溯到上世纪末赵敏俐教授开启的歌诗研究。1998年到2000年,赵老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三百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研究,我参与其中,负责“唐代歌诗研究”部分。因唐代很多歌诗都是乐府,研究过程中自然开始关注乐府。从2003年到2010年,我先后主持了两个北京市重点项目“乐府诗集分类研究”“乐府诗构成要素研究”和一个教育部基地重大招标项目“乐府诗断代研究”,到2013年共出版三个系列成果,计19部专著。同期赵敏俐老师也主持了教育部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历代乐府体制演变与歌诗研究”,出版3部专著。三个乐府课题研究促使我开始思考乐府研究理论问题,2006年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关于建构乐府学的思考一文》,提出了建构现代乐府学的构想。这是乐府学的由来。
    2007年8月,第一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北京召开,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先生提议成立乐府学会。会议向学术界发出《关于筹建中国乐府学会的倡议》,得到了海内外学界同仁积极响应,40多位著名学者签名支持。2009年8月,第二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选出了学会筹备机构,由我负责具体申请工作。在各方面支持下,2010年成立申请得到北京市教委批复,2011年得到教育部批复,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会议通过,2013年3月28日民政部下发同意成立乐府学会的通知。2013年8月24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这是乐府学会的由来。
    乐府学研究之不足
    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乐府自从产生时候起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秦代记录乐府活动文献留存不多,暂且不论。从汉代开始,就有人有意识记述乐府活动、收录乐府歌辞、研究乐府理论。《史记》《汉书》中都记录了乐府活动和研究情况。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向人传授“古乐府学”,到宋代更出现了乐府学集大成著作《乐府诗集》。从宋代开始,乐府在诗歌史上标志性作用依次被词曲取代,但乐府学没有中断,一直有人整理和研究乐府。20世纪中国传统学术受到西学遮蔽,乐府学趋于衰亡。在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过程中,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都有了长足发展,唯独乐府学远远落在了后面。具体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概念不清。什么是乐府?乐府指向有无明确边界?很多研究古代文学者说不清。歌诗、歌行、曲子词、散曲、民歌、音乐文学都是与乐府密切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真正含义为何,与乐府关系为何,学界没有明确而统一的认识。很多文学史称乐府为民歌,汉乐府是民歌,吴声西曲是民歌,梁鼓角横吹曲也是民歌,甚至造出“乐府民歌”这一概念。其实乐府专指宫廷音乐作品,宋代以前指向从未变化。有些乐府作品可能来自民间,但在成为宫廷音乐作品过程中,经过了职业诗人和艺人的加工,其民歌属性已发生根本变化。极少数杂歌谣辞可以看作民歌,但决不可用“民歌”一词泛指其他乐府。可见20世纪多数学人对乐府概念认识尚不清晰。
    第二、知识不确。乐府学涉及大量专门知识,学界也没有统一而明确的认识。例如乐府诗有很多题名,如诗、行、吟、题、怨、叹、章、篇、操、引、谣、讴、歌、曲、词、调等,这些题名含义为何,学界或是没有揭示,或是虽有揭示仍然难以令人信服。例如“行”,是乐府诗中最常见的一个题名,其到底是什么含义,20世纪末,虽然有人撰文讨论,但仍然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乐府又有解、趋、艳、乱等音乐术语,学界解释也不明确、不统一。一些基本知识都有问题,足见该领域研究尚不深入。
    第三、基础不厚。《乐府诗集》成书后,从元代直到20世纪,出现了一系列整理著作,如元克明《古乐府》、明梅鼎祚《古乐苑》、清朱乾《乐府正义》、近人黄节《汉魏乐府风笺》、余冠英《乐府诗选》等,但没有出现一部完整的整理本。目前也只有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各出版了一个标点本。而到20世纪末,汉唐间主要作家别集均有整理本问世,由此可见乐府学文献研究基础之薄弱。至于《乐府诗集》续编,更是无人问津。
    第四、视角不广。20世纪学人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看不到乐府作为宫廷音乐作品这一特性,只是把这些作品当作纯粹文学文本研究。这样的研究势必遮蔽了乐府根本属性而使研究流于表面。20世纪一些特定时期,人们往往将目光集中在《陌上桑》《胡笳十八拍》《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行路难》《蜀道难》等少数作品上,很少将目光投入到其他乐府诗。罗根泽《乐府文学史》、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都成书于20世纪上半叶,此后没有出现一部高质量乐府文学史。至于唐后乐府研究,学界尚无此概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