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四派”“二体”:明词群体流派的新探索(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仲谋 参加讨论

    “二体”取向不同
    明代前期词坛上有二体,一是台阁体,二是理学体。
    台阁体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呈规律性、周期性出现的文学现象。一般来说,大都发生在国祚较长的王朝前期,在第二、三代帝王当政之时。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诗文方面有台阁体,词坛上亦有台阁体,不是另有一班人马,而体现为同一个台阁文人群体对各种文体的渗透与制控。台阁体词人主要有杨士奇、杨荣、黄淮、胡广、陈循、倪谦、邱濬,以及藩邸词人宪王朱有燉和太子时期的朱高炽、朱瞻基。他们继承了宋代柳永、大晟词人和南宋时馆阁词人的路数与风格,述恩礼盛事,咏节庆祥瑞,多选择《满庭芳》《清平乐》等吉祥喜庆的调名,采用曲终奏雅的结构模式,雍容和乐的艺术风格,在调名、结构与意象修辞等方面均呈现出一种格式化效应。铺陈祥瑞,歌时颂圣,不胜惶恐中带着做作而夸张的激动,以及知恩图报的效忠之辞,是台阁体词的典型特征。
    词中理学体是由元末至明初逐步发展形成的。在词史上,由于对某些名家名篇的群体追和,不仅会构成词的传播与接受史上的独特现象,也会不约而同地强化某一词调独特的表现功能。《苏武慢》在两宋时期犹为普通词调,使用频率不高,亦无独特的调性特点。元代全真道士冯尊师作《苏武慢》20首,述“遗世之乐”与“修仙之事”;嗣后经元代后期大文人虞集追和12首,遂成经典。明代前期词坛上的理学体,正是通过对《苏武慢》的群体追和形成的。据统计,明人所作《苏武慢》凡234首,在明词用调频率上居第32位。尤其是在明代前期,凌云翰和作12首、林鸿8首、姚绶12首、林俊14首、祝允明12首、夏言14首、刘节14首,皆为追和虞集之作。这不仅仅是选调用韵的技术性问题,更意味着创作旨趣的“选边站队”,追和虞词就意味着对虞集词作主题取向的认可与继承。《苏武慢》以四四六句法为主旋律,散行中见整饬,给人步调从容、抑扬中节之感。明代前期对《苏武慢》的群体追和,体现出特定的价值与风格取向:一方面是冯尊师词中原有“仙家活计”的消弭淡散,一方面是向邵雍、司马光等“理学体”诗风的靠拢回归,同时又从游仙诗、田园诗、自寿诗有所借鉴,遂形成一种闲适旷达、知足常乐的稳定的调性风格。这就是理学体词的基本特征。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词人群体流派研究”负责人、江苏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