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2013年军旅文学:“活着”的、“内在”的、“存在”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2014年1月29日 朱向前 傅逸尘 参加讨论

    “活着”的历史
    以纯粹的文学标准观之,战争历史题材对于当下的作家而言,已经构成了某种难以言说的焦虑甚或是一道不易穿透的“隔膜”。没有强大的思想能力、没有痛切的生命经验、没有真挚的情感融入,没有扎实的生活积累,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便很难走进历史的深处和细部,更难呈现历史的繁复与厚重。2013年度给笔者留下较深印象的军旅长篇小说有:都梁的《大崩溃》、项小米的《记忆洪荒》、李西岳的《血地》、李骏的《穿越苍茫》、武歆的《陕北红事》、梁晓声的《懦者》、韩征天的《纸上的枪声》、徐艺嘉的《我们都缺伴儿》、丰杰的《斑斓》、吕怡慧的《女生楼404》、孙彤的《红妆武装》。总体来看,历史叙事文本质量齐整,文学水准颇高,可以说是本年度军旅长篇小说的重点也是亮点所在。  
    都梁的《大崩溃》是新世纪以来为数不多“正面强攻”战争历史的长篇佳作,被冠以“全景式大战略军事小说”的名头,在我们看来并非仅仅是书商的噱头。都梁以宏阔的整体视野、强悍的思想能力和充分的知识准备,大规模重返历史现场,多角度介入战场时空,全方位审视国内政治、国际舞台的风云变幻。围绕着1944年日军发动的“一号作战计划”展开叙事,层层推进,抽丝剥茧般细腻而生动地呈现出前线、后方、高层、民众的战时状态。都梁一改《亮剑》中“性格英雄+传奇故事”的叙事模式,将笔触聚焦于历史本体,人物命运则要服从于历史的进程和事件的逻辑。《大崩溃》第一部的主要人物是国军督战官蔡继刚,飞行员蔡继恒和普通士兵满堂、铁柱兄弟,三条情节线分头并进,从不同侧面展现大的战略态势,最终汇聚在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的衡阳之战中。蔡继刚对国军数次战役的冷静观察和充满智慧的战场突围,蔡继恒桀骜不驯的性格及在空战中的彪悍表现,满堂兄弟由对战争的迷茫、绝望到成为坚定的铁血战士,都梁都分别用浓墨重彩耐心细腻地给予呈现,既遵循了历史的真实发展轨迹,又借助不同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串联起作家对整个大战场不同角落、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深度思考。在《大崩溃》中,没有一个人、一件事是孤立的,上到最高统帅,下到底层士兵、一般民众,他们经历的并非单纯的传奇,而是在长久持续、反复纠缠的战争中的无奈、痛苦、隐忍和决绝。历史的构成,离不开这些肉感、琐细、坚韧的细节,而对战争历史的接续传达和显形正是在这些鲜活的生命细节中达成的。
    徐怀中的非虚构长篇《底色》,复活了一段跨国界的战争历史。就题材而言,是近50年前“中国作家记者组”组长徐怀中率组在越南南方战地采访的一部“战地日记”,弥足珍贵。可以说,新中国自朝鲜战争以后,中国作家深入战场之久(长达4个多月),历经炮火之险(何况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军炮火,比朝鲜战争又要强大猛烈得多),恐怕无出其右者。她真实地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一个中国军人作家、记者的思想、情感和心态。就文体特征而言,《底色》是小说家徐怀中一次探索性的、深思熟虑而又水到渠成的跨文体写作,别开生面。素材“非虚构”,但写法却融小说、散文、通讯、政论于一体,底蕴却又是长期的知识储备、文化修养和战争思考,因此,她所呈现出来的风貌迥异于此前我们常见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乃至“非虚构”之种种,别出手眼而又浑然天成。就语言风格而言,《底色》的总体基调更偏于小说,细节扎实,妙喻传神。虽说“跨文体”,但先生的当行本色或看家本领毕竟还是小说。何况,作品中融进了作家深切的战争体验、心理感受和情感记忆,它是更加人性的、人本的、也是更加小说的。就主题而言,《底色》以战争来反观和彰显人性,睿智、通达、深刻、犀利。正因为有了难得的从“抗美援越”到“对越还击”的两次参战经历和换位思考,加上近半个世纪的时空距离,徐怀中获得了“在以往战争经历中从未有过的内心体验,一些深思与明悟”。《底色》所具有的极其珍贵的文学与历史价值,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历史本身的局限,无愧为本年度乃至新世纪军旅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