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孟浩然《题明禅师西山兰若》诗笺注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翔翥 参加讨论

    诗题一作“游明禅师西山兰若”。明禅师:未详其人。禅师,和尚之尊称。《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天子问文殊师利言‘禅师者,何等比丘得言禅师?’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此禅师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即比丘能得禅定波罗蜜者曰禅师。又,南朝陈宣帝称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唐中宗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皆寓非常尊崇之意。后用为对一般和尚的尊称。唐·李范《江寺闲书》诗:“钓叟无机沙鸟睡,禅师入定白牛闲。”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禅师既然不罪,我要个上头光。
    西山:据本诗“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句可知,当指孟氏冶城南园之西山。
    兰若:本指兰草与杜若。皆香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李周翰注:“兰若,香草。”唐·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唐·刘禹锡《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楚水多兰若,何人事撷芳。”此指寺院。梵语“阿兰若”的省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唐·杜甫《谒真谛寺禅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宋·王安石《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之一:“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清·孙枝蔚《登赤城山》诗:“下岩地势稍宽平,无数松竹遶兰若。”
    此诗写西山兰若之清幽秀美,赞美明禅师之雅趣高德,作者不无贤慕羡闲之意。李邺嗣《慰弘禅师集天竺语诗序》云:“即如唐人妙诗,若《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诗,此亦孟襄阳之禅也。而不得耑谓之诗。”全诗云: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①。
    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②。
    吾师位其下,禅坐证无生③。
    结庐就嵌窟,剪芀通往行④。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⑤。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⑥。
     
    笺注:
    ①奇狀:奇形怪状。状,形状;形态。《吕氏春秋·明理》:“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鹄、若众车。”高诱注:“云气形状如物之形也。”
    秀出:美好特出。《国语·齐语》:“于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左思《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张铣注:“秀,犹拔擢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风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唐·白居易《代书》:“今其读书属文结草庐于岩谷间者,犹一二十人,即其中秀出者有彭城人刘轲。”明·高启《赠金华隐者》诗:“金华秀出向东南,远胜阳明与勾曲。”
    倚:偎依;贴近。《吕氏春秋·先识》:“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高诱注:“切,磨;倚,近也。”唐·韩愈《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诗:“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楹:厅堂的前柱。《诗·小雅·斯干》:“殖殖其庭,有觉其楹。” 孔颖达疏:“有觉然高大者,其宫寝之楹柱也。”《左传·庄公二十三年》:“秋,丹桓宫楹。”杜预注:“楹,柱也。”唐·韩愈《食曲河驿》诗:“羣鸟巢庭树,乳雀飞檐楹。”清·恽敬 《重修瑞金县署记》:“大当为楹五,有东西廊为楹二十有四。”前楹:殿堂前部的柱子。唐·李白《秋夕抒怀》诗:“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宋史·礼志五》:“前楹施帘,设东阁殿后之左右。”《金史·礼志五》:“大乐署设登歌之乐于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
    ②停午:正午;中午。停,通“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三峡)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孙绰《游天台山赋》“羲和亭午,淤气高褰”。宋·梅尧臣《庖烟》诗:“湿薪烧尽日停午,试问霏霏何处浮。”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九:“尝试保和殿,未停午,众方执笔着想,闻有投卷者。”
    收:消散,消失。唐·于鹄《途中寄杨涉》诗:“日色云收处,蛙声雨歇时。”宋·林逋《秋日西湖闲泛》诗:“疎苇先寒折,残虹带夕收。”清·纳兰性德《诉衷情》词:“休休,远山残翠收,莫登楼。”
    彩翠:鲜艳翠绿之色。唐·王维《木兰柴》诗:“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宋·陆游《三峡歌》:“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清·杜岕《报恩寺塔灯歌》:“日中琉璃常变色,夜静彩翠尤昭苏。”
    分明:明亮。唐·元稹《哭女樊》诗:“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巴 猿不剩鸣。”后蜀·欧阳炯《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宋·黄庭坚《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③ 吾师:尊称明禅师。
    位:居,处。《公孙龙子·名实论》:“位其所位焉,正也。”
    禅坐:谓僧侣端坐静修。唐·王维《过福禅师兰若》诗:“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证:佛教语。参悟,修行得道。唐·陈子昂《为人请子弟出家表》:“庶菩提之因,发挥于正觉,湼盘之证,幽赞于宸阶。”明·李贽《书黄安二上人手册》:“故释迦成道而诸人同证妙乐,其视保守一家之人何如耶?”清·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修三生之慧业,证前世之夙因,永结浄缘,诞登道岸。”
    无生:原指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無生。”郑玄笺:“我,我王也。知王之爲政如此,則己之生,不如不生也。”此为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晋·王该《日烛》:“咸淡泊於無生,俱脱骸而不死。”孙绰《游天台山赋》:“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李善注:“无生,谓释典也。”唐·王维《登辨觉寺》诗:“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明·何景明《近寺》诗:“亦知身是妄,從此學無生。”
    ④结庐:构筑房舍。晋·陶潜《饮酒》诗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唐·杜甫《杜鹃》诗之二:“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就:就近;凑近。《孟子·梁惠王上》:“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嵌窟:指山洞,洞穴。唐·岑参《江上阻风雨》诗:“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嵌:上陷,凹陷。唐·姚合《恶神行雨》诗:“风击水凹波扑凸,雨漴山口地嵌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则西崖自峯顶下嵌,深坠成峡。”窟:泛指洞穴。《韩诗外传》卷十:“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窟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窟内宽广,行者依焉。窟内有水,渊而不流,栖薄者取给焉。”
    剪:砍伐;截断。晋·张协《七命》之二:“剪蕤宾之阳柯,剖大吕之阴茎。”唐·裴铏《传奇·金刚仙》:“是日,峡山寺有李朴者,持斧剪巨木,刳而为舟。”
    芀:同“苕”。芦苇的花穗。《尔雅·释草》:“苇丑,芀。”郭璞注:“其类皆有芀秀。”陆德明《释文》:“芀,字或作苕。”
    ⑤谈空:本指清谈。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南朝·梁·陶弘景《题所居壁》诗:“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旧唐书·魏元忠传》:“臣尝读魏晋史,每鄙何晏、王衍终日谈空。”此指谈论佛教义理。空,佛教以诸法无实性谓空,与“有”相对。此泛指佛理。唐·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孙钦善校注:“佛家谓诸法无实性曰空。”
    樵叟:打柴的老翁。唐·沈佺期《入少密溪》诗:“游鱼瞥瞥双钓童,伐木丁丁一樵叟。”唐·王昌龄 《题灞池》诗之一:“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桃》:“所谓‘桃腮’、‘桃靥’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此种不得于名园,不得于胜地,惟乡村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
    授法:教授或接受佛法。授:传授,教。汉·班固《东都赋》:“主人曰:‘复位,今将授子以五篇之诗。’宾既卒业,乃称曰:‘美哉乎斯诗!’”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然文术多门,各适所好,明者弗授,学者弗师。”或通“受”。接受。《周礼·天官·司仪》:“登,再拜授币,宾拜送币。”郑玄注:“授,当为‘受’。主人拜至,且受玉也。”汉·荀悦《申鉴·俗嫌》:“关者所以关藏呼吸之气,以禀授四气也。”四气,一本作“四体”。法:佛教语,指事物及其现象。亦特指佛法。《金刚经·离相寂灭分》:“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所见。”唐·杜甫《谒真谛寺禅师》诗:“问法看诗妄,观身向酒慵。”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为曾、祖、父先灵,礼佛、法、僧三宝,焚名香暗中祷告。”
    山精:本指传说中的山间怪兽。《淮南子·泛论训》“山出枭阳”。汉·高诱注:“枭阳,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而笑。”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唐·中宗《石淙》诗:“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元·杨维桢《钱塘怀古》诗:“磷光夜附山精出,龙气秋随海雾消。”清·昭槤《啸亭续录·黄雅林》:“先恭王每以山精野狐目之,然平时未尝不嘉其忠告,交谊仍如故也。”
    ⑥冶城:孟浩然家乡涧南园所在地。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云:“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
     
    (作者单位:河南省固始县慈济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