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孙子兵法》的文学考察(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瑾 参加讨论

    三、《孙子兵法》在文学上的影响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以精密严整的谋篇布局,匠心独运的语言艺术,充沛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故而后人说《孙子兵法》是“兵以文传,文以兵著,兵文并茂,相形益彰。”其所达到的高度使其成为后世师法的典范,无论是其体系的完整性,结构的严密性,还是其语言运用的准确和极富浪漫的修辞都不可能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仅谈其对兵书写作和说理散文体制形成所起的作用。
    (一)《孙子兵法》对兵书写作的影响
    《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兵书,是兵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后世的诸多兵家著作如《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唐李问对》、《孙膑兵法》等等无有出于其右者。其一方面继承了《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如《孙膑兵法》的八种阵法是《孙子兵法》谋略观念的具体运用;《吴子》“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既重申了孙子对战争的重视态度,又是其谨慎战争的回响。另一方面也无法脱离《孙子兵法》的表达方式,如《吴子》、《司马法》、《尉缭子》都有明确的标题和论述,《吴子》还学习和继承了其第一章总述,之后逐章展开论述的兵书写作模式。另外,在语言、修辞等方面,后世兵书也是在对《孙子兵法》的模仿和继承中完成创作,由此可见,《孙子兵法》在兵书写作上的典范和奠基地位。
    (二)《孙子兵法》对说理文体制的影响
    先秦时期是说理散文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如《论语》是语录体,《老子》是韵散结合体,虽词约义丰、言近旨远,但远未形成完整的篇章和浑然一体的叙述结构;《孟子》是对话体,《庄子》是寓言体,不少章节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展开论述,但全书并未形成完整架构,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安排。而《孙子兵法》十三篇才是真正意义上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每篇均有标题,每篇论述都以标题为中心展开,并尤为注重在篇首和篇尾点明主旨。且全书形成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十三篇按照道、法、术三个层面编排,又以第一篇为全书总纲,精密的论证和天衣无缝的谋篇规划构建了说理散文的基本模式。到了《荀子》和《韩非子》出现了专题论文,不难看出对《孙子兵法》写作方式的继承和发展,至此,我国的说理散文体式正式形成,《孙子兵法》的开创之功和衔接之力不可磨灭。
    从以上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孙子兵法》作为兵学圣典,在阐释军事理论,揭示战争规律的同时,也在文学和审美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这一极高的水准不仅是指其自身文本在谋篇布局、语言风格和感情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和魅力,也不仅是指其对于后世文学创作尤其是兵书写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其开辟了中国古典文论最重要的几个范畴,尤其是虚实和通变,这些范畴泽被后世文学创作两千多年,构成了中国文学最重要的特色和意趣,成为中国文论和文学创作活的灵魂。使《孙子兵法》在作为军事经典的同时,也成为重要的文学名著,值得被研究、师法、传承和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