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16项创新工程科研成果创新工程全面促进阵地、殿堂与智库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邓之湄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自2011年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以来,一直努力推动科研围绕中央赋予的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这“三个定位”要求不断向前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就。
    12月20—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接连召开了四次创新工程2013年科研成果发布会,集中展示了16项创新工程优秀科研成果,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法学、历史、考古、文学、哲学、社会学、国际问题、城市发展与环境等诸多学科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自2011年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以来,一直努力推动科研围绕中央赋予的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这“三个定位”要求不断向前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就。两年多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共推出学术专著700多部,论文9000多篇,研究报告3000多份,学术资料、古籍整理、教材等近千种,其中不乏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近日发布的16项成果,就是这其中的优秀代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李培林,秘书长高翔分别主持发布会。     
    小丛书让“阵地”深入民众
    在发布的16项成果中,《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和《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22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坚强阵地所作出的两项学术贡献。
    《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内容和原则,其在当代所处的历史条件和世界形势,其基本原理及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其所面临的新历史课题及创新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与影响等作出了创新性研究和阐述。
    “该书既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又有深邃的历史意识。成果的问题意识突出,密切联系国际国内实际,善于提炼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回应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评价道。
    如何让学术走出殿堂,使意识形态工作接地气?《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的面世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套小丛书秉持“大学者写小书”的理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及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世界社会主义相关领域著名学者执笔,将厚重的大部头变为每册仅几万字的“小部头”。这些文章重视严肃理论与科学普及的结合,以通俗、清新、生动的语言,向大众介绍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为了让普通民众买得起、读得起,这套小丛书每本定价只有10元。丛书出版后,编者收到许多读者的热情来信。一位来自山东的乡村医生在信中说:“我读你们这套小丛书感觉很有意思,有故事,有内容,贴近现实,贴近我们百姓。写毛主席的那本,我看着都掉眼泪。”
    大部头令“殿堂”闪耀辉光
    打造学术经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历史使命。在此次发布的16项成果中,文史哲类的大部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这些“重量级”的作品中,编纂历时长则40年,短的也是“十年磨一剑”。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5卷本),历时20年,凝聚了几代国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这部书很好地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主体和主流,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它所经历的曲折,特别是对毛泽东功过是非的评价,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说。
    编纂历时最长的《中华民国史》(36卷本),其编纂时间跨度甚至超过了其所记载的历史时间跨度。从1956年首次列入国家科学发展12年规划,到1971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正式列入国家出版规划,再到2011年全部出齐,历经了几代史学家的辛勤耕耘。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认为,《中华民国史》是一部开山之作、奠基之作、集大成之作。它的问世使民国史学科有了坚实基础,具有里程碑意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民国史》艰辛编纂的40年,同时也是民国史学科从无到有、成长壮大的40年。“修一部断代史,开创了一门新学科,培养了几代民国史研究人才,这种现象在新中国以来的史学领域绝无仅有。《中华民国史》在书写历史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历史学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通感叹。
    在艰难问世的漫长时间里,一些作品的研究团队甚至要经历团队成员的生死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卷)历时30年终于问世。在这一过程中,最初担任该书编委会正副主任委员的6位学术泰斗先后逝世,20多位编委中,一半以上的成员也已离开人世。
    该书总编纂、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其骧在弥留之际,仍对该书的编纂工作念念不忘。“他当时已无法说话,当我告诉他,这项工作我们会继续进行并一定把它编好的时候,他才露出满意的表情。”该书编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动情地回忆。在谭其骧去世后,该书编委会决定不再设置总编纂。
    如今,这部历史地理学的鸿篇巨制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专家认为,该书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挖掘出丰富齐全的地理元素,将史料以平面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开创意义,代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目前所能达到的较高学术水平。
    在《东方哲学史》(5卷本)的编纂过程中,也同样遭遇了3位团队成员的遗憾离世。这部近300万字的巨著,被誉为世界东方哲学研究领域“拓荒性”的作品,填补了世界东方哲学史研究一大空白,奠定了世界东方哲学整体研究的基础。“这部书让我们重拾‘被遗忘的东方’,有利于我们反思欧洲中心主义,解蔽中西二元的哲学思维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永捷表示。
    同样填补了学术界长期空白的还有《商代史》(11卷本)。这部近700万字的断代史著,“构建起中国上古史体系的重要缺环,彻底改变了商断代史著的滞后状态。”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评价道。
    《中国文学通史》(12卷本)是在1997年版《中华文学通史》基础上补充和修订的新成果。专家认为,这部通史真正在“通”字上下了功夫,最大限度地从时间、空间、民族、文体等方面打通了以往中国文学史记述的边界。
    《中华史纲》和《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则是面向不同社会层次读者的历史普及读物,有助于改变一般读者对大部头的中国通史难以深入的现象。
    《新疆温泉阿敦乔鲁早期青铜时代遗址与墓地考古发掘收获与意义》虽不是鸿篇巨制,但这项研究对于亚欧草原的青铜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探究古代中国冶金术和大麦的传播路线、家马的来源,以及欧亚大陆古代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清晰传递智库的对策之声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对策建议的成果数量不断增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发出的声音日益清晰响亮。
    当前,中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该如何应对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超越人口红利》对此作出了清醒的判断和回答;对于中国转型期的另一重大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城镇化问题,《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13:可持续与宜居城市——迈向生态文明》则进行了有益探索。
    为了更好地掌握转型时期社会变迁状况,《当代中国调查报告丛书:中国社会和谐稳定跟踪调查研究》从对现实状况的综合评价和对未来的期盼两个层面,记录了全国7000多名普通百姓对于实现中国梦的看法。此外,此次发布的成果中,还包含一项要报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研究》,其内容涉及财政体制改革、生育政策调整、推进法治建设、改善国家形象、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5个方面。《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重建》以国际金融危机为主线,系统分析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问题和趋势,并阐释了中国的政策选择。
    《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与风险评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为厘清我国国家债务问题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学术贡献。该研究通过全面的数据分析,对我国国家整体资产负债率、债务风险、GDP增长效益、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全社会的杠杆率等问题,作出严谨客观的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据介绍,该系列成果首批形成于2012年,2013年进行了更新和完善。2012年的成果曾多次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内外知名投资银行引用。
    专家表示,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历来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课题组是国内少数较早开始此项研究,并能始终坚持和持续更新发布成果的团队。这体现了其作为国家级智库的前瞻性视野和对国家发展改革强烈的责任意识。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计划今后每年底或次年初,定期对创新工程科研成果进行发布,每次发布成果10—20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