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诗题黄鹤楼 情涌大江流——读朱祖延《题黄鹤楼》(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翔翥 参加讨论

    此诗题曰“题黄鹤楼”,而不曰“登”或“望”,可知作者意在回避重弹前人登楼远眺之后,往往有一种“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老调。而是把此楼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去总体考察,以题写赞语,抒发感受,寄托豪情,表达纪念,故与前人诗题有别。另外先生尚有接踵李太白而赓和之意。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当年李白登临黄鹤楼时,本欲赋诗,因见崔颢《黄鹤楼》之作,遂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个说法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李白确曾作《鹦鹉洲》和《登金陵凤凰台》两诗仿拟崔诗格调,确系事实。为此,说诗者交口称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因此,我们试把玩诗题,可觉得作者诗笔文情之巧,会心于作者那别开生面的措辞之妙。先生此作大有为太白欲言未言,欲作未作作一补笔,似有与崔诗竞争之意。
    开首两句:“跨鹤仙人去不还,灿然楼阁出云端。”落笔如兔起鹘落,一鹤冲天之势,踔厉高纵,夺人耳目,给人以神秘感和历史的纵深感。先生借助黄鹤楼古老的神话传说,抒发一种古今嬗变的豪情。关于黄鹤楼得名及传说更是众说纷纭。《齐谐志》说: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地。《述异记》说:荀环好道家修仙之术。曾在黄鹤楼上望见空中有仙人乘鹤而下。仙人和他一同饮酒,饮毕即骑鹤腾空而去。唐代的《鄂州图经》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憩息。总之,仙人跨鹤,纯属虚无,但岁月悠悠,往来古今。千百年来,胜迹依旧,楼阁灿然,上出重霄。先生“登斯楼也”,大有一种“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气概雄伟之感。没有了那种“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悲慨。
    道教认为修仙得道之人,方能骑鹤飞升,进入仙境。宋人林景熙《简卫山斋》诗云:“何当蹑飞佩,跨鹤青云端。”当年这位从黄鹤楼飞升的仙人一去不复返了,只剩下仙去楼空阁依然的空旷凄凉景象。到而今,这座楼阁也已焕发出青春活力,先生着“灿然”二字,则屹立长江之滨,俯瞰武汉三镇的高楼那显豁,鲜明,亮丽的景象如在目前。登临楼上,令人有“跨鹤扬州”的遥想。南朝梁代殷芸《小说•吴蜀人》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欲兼三者。”如今的黄鹤楼堪为“跨鹤扬州”的代名词了,她已成为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冶游繁华之地,这怎能不令人心中充溢豪迈之情呢!
    三四两句:“芳洲纵览何妨远,高处登临未觉寒。”此联写登楼远眺之感,抒发的是暖意盈怀的心情。先生登高临远,既没有宋玉那种“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的凄凉寂寞情怀;也没有三国名士祢衡那种“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躇。想昆仑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羁縻愤闷心情;更没有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羁旅行役之思。选胜登临,视野开阔,极目千里,隔江之洲,芳草萋萋,如在眉睫之前。真可说得上是眼前有景道不尽,“欲收佳景此楼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