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酌理以富才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鲍继平 参加讨论

    “酌理以富才”是古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的勉学名言。今人借来自勉,无疑亦大有裨益。如何酌理?这首先要弄清“理”是何物、何谓“富才”。
    理乃道理,事物发展的规律;理乃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成系统的结论;理乃理智,是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富才,是指优秀人才通过酌理所获得的丰富的才学、才识、才能、才艺和才智。
    那么,“理”与“才”有何相干?理者,智也。不理智多半是因为无理、非理造成的。蛮横者多无理,无理者常“取闹”。理者,情也。无情无义,祸根多半在无理上。通情达理,理是根本,是主干。理者,壮也。理直则气壮,理屈则词穷。国何以强?强于治,更强于理,治中有理。事因何顺?顺在情,亦顺在理,在情理之中。文何以成章?成于理顺,顺理而成章。理能治国理家,理能安民抚心平天下,理能合天地人,理能引人探知自然之奥秘。所以,知书需达理,酌理方富才。大理者大才,小理者小才,无理者庸才,非理者不才。
    教书育人就是培养人才,使人知书达理,即通过教人知识引人追求科学真理,让人掌握处事的智慧和能力及做人的道理。可见,古往今来教书育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小觑酌理。
    但不可否认,现今教育不酌理者大有人在:强教逼学,填鸭塞灌,抄抄背背,题海大战,我教你学,如此这般,高分是能,鞭打不变。教不酌理,学不讲理,知不懂理,练不用理,使不少人没能走到达理的境界,结果功亏于理,能拙于理,事损于理,言乏于理,思贫于理,品劣于理,人败于理。
    酌理以富才,富才需酌理。如何酌理?师古标新,酌理主要有三:
    审于形名,即“校实定名”和“辨名析理”,也就是通过辨“形”来定“名”以求“实”的方法;通过研究概念的异同及其联系来分析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除抽象问题无形之外,世间万物,均有形、名。理隐于形、藏于名。事审于形,则可通过现象抓本质,发现事的变化规律;事审于名,则可以名得实,由表及里,获得名的思想内涵。但重考乏理的教育使不少人没有审视形名的眼光,不具备运用形名的能力,对所教所学不会分析,只能死记,囫囵吞枣,食而无益。有的人审于形名,却囿于形名,缺乏思辨能力,常被一些假的形名或形名的假象所迷惑。可见,审于形名,是正确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对事物的多维分析。
    检以法式,即用标准的格式对所得加以检查和验证,以去伪存真,趋利去弊。法式是人们科学思考,反复实验,高度提炼形成的、对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标准格式或模式。检以法式,可使我们少走弯路;能去除我们主观臆断的浮躁行为和意识;会造就我们言行有理有据的思想品质;能培养我们好求能研的习惯和能力。检以法式者,不会人云亦云、主观臆断、无中生有或信口雌黄。检以法式使人得法、得理、得力、得利。
    虚以待物,虚以待物几近于酌理,即对具体的知识或事物多角度进行深层研究,然后高度地给予理性概括。教师教不酌理则会教而盲动无理,事倍功半;学生学不求理则会陷入题海疲于应付却能力低下;管理者只管不理则会越管越乱、矛盾层生。所以,优教优学不可就事论事、就题解题或只解文说字不求理;富才富民、强校强国等不可只看树木不看林,拘泥于事务瞎忙而不出大理。虚以待物,就是要事─理、理─事地研来磨去,要具体─抽象、抽象─具体地循环往复螺旋式升华。事实表明,虚以待教铸大智,虚以待学成大才,虚以待研酿真经,虚以待事懂大理、成大事。
    千亏万亏莫大于理亏,理亏乃万亏之源;天大地大莫过于理大,有理可走遍天下,走入科学和梦想,走进美好和未来。酌理富才,富才强国,此乃匹夫之责、之智、之略,需要从“我”做起,从娃娃教育做起,从教师的每一节课做起,从学生的每一次学习做起,因为“理”是我们走向世界、挺直腰骨做强人的脊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