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乔伊斯小说的的科学密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钱定平 参加讨论

    阅读他的书简直像在浆糊里行走。——丁尼生谈本·强生
    爱尔兰文豪乔伊斯巨著《尤利西斯》主角布卢姆者,声名显赫过于作家。《尤利西斯》以1904年6月16日为时间背景,故今年斯日为全球“布卢姆日”。上海有“乔伊斯和 他的世界”国际学术盛会,为中国与乔伊斯祖国爱尔兰合办,余有英文发言。爱尔兰与会教授数人酒会时过余,谓平生所阅乔伊斯研究多矣,此论则闻所未闻,余自喜迂论尚有识者。本文为报告之散文翻版。
    《尤利西斯》难懂,我看过原文,看不懂扔一边去;读过萧乾夫妇的中译,也看不懂但不敢扔到一边去。少不更事时,曾经尝试用电脑分析乔伊斯的《菲尼根守灵夜》(Finnegans Wake),以败北告终。学数学的好睥睨万物,这以后就长了记性:世上也有比数学物理还难的文学!如果《尤利西斯》是天书,《菲尼根守灵夜》就是密码。天书只要巧读,密码则须破译,它们的狡猾程度不同。
    乔伊斯九岁写诗,行年四十已经名闻遐迩,满腹经纶。不过,数理化乔伊斯可从来没有学好过。可是,您翻翻粒子物理书,詹姆斯·乔伊斯这名字必闯眼帘。乔伊斯是业余物理学家?非也!原来,“夸克”(quark)大名鼎鼎,物理学家盖尔曼却是从《菲尼根守灵夜》里信手拈来的,密码文本如下:
    Three quarks for Muster Mark!/Surehehasn't got much of a bark/ And sure any he hasit's all beside the mark。
    给马克先生叫夸克三声!/他听见的肯定不像狗鸣/他所有一切无不偏离中心。
    我们读《菲尼根守灵夜》文本,就会发现作者本人像是在睡梦状态下逻辑思维,在下意识地进行大脑运作。乔伊斯要做到惊世骇俗,何以解难?正像他那个时代引领潮流的其他文化巨人一样,乔伊斯对于科学进展和科学思想非常关注。《菲尼根守灵夜》同《尤利西斯》不同,它彻底放弃了对日常生活和细节的陈述和描写。作家自己设立目标,要创造一些人物,他们要处在不停顿的运动和相互转换之中;他们要相互作用,不但是在空间上,也在时间上。这样的文学以前是没有的,乔伊斯只能去当时的最新科学西天求佛。
    相对论改绘了乔伊斯的文学图景
    给乔伊斯造成过巨大精神冲击的是相对论,基本论断同作家想象中的世界大有共同之处;相对论是“思维实验”的宁馨儿,乔伊斯本人当时也正在搞文学创作的“思维实验”。当然,作家的目的和科学家不同,不是为了诠释自然奥秘,而是为了摆脱传统思想和文字的羁绊,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什么是作家登高称雄的阶梯?对乔伊斯来说,就是那时最先进的科学和科学思潮。
    乔伊斯套用、善用、巧用、反用理论物理,可以举几个例。
    相对论出台后时间空间有了新形式:三维空间加上时间维度,成为四维时空。这点,服膺科学的乔伊斯是亦步亦趋。例如,小说人物就曾被转变为一个四维立方体(tesseract),或称超立方体:city of his existence as a tesseract,Be still,O quick!Speak him/dumb!
    四维立方体作他存在之城,安静!快!讲到他哑喑!
    乔伊斯并不是孤舟一叶。实际上,美术家当时也正在狂热地追求新的空间表达形式。例如,达利就曾经在二维画布上试图表现四维立方体,请参看附图。
    凭着乔伊斯敏锐的科学嗅觉,他还在小说里提到了当时的最新观点,即弯曲宇宙。这点的直观表现就是从一点出发也许会回到原点,正如小说里下面这段文字所描写的:we come to newsky…(if I came any quicker I'll be right back before I left)(我们到新天来……[如果来得更快,我会在离开前就到达])。这里,是把过去相对将来进行“词形变化”,爱翁的扭曲时空在文学湖面照见了靓丽倩影。
    相对论开创了新宇宙论和新宇宙发展史,宇宙并不是一成不变和静止永恒的,宇宙在膨胀。宇宙包括星系有自己的生命,有生有死,有的坍塌为黑洞,有些突然发出耀眼光焰,随即复归死寂。这在《菲尼根守灵夜》中也有反映,细心的读者可以阅读到描写类似现象的词句。
    到量子力学佛地取经
    相对论发展起来后,量子力学也随即兴起。恰巧,这时候乔伊斯正写作《菲尼根守灵夜》。可以想象,当乔伊斯每当夜深人静,为着菲尼根此人而冥思苦索时,也同时在触摸量子力学及其哲学的跃跃脉搏,一定感到同他的创作理念心心相应。于是,小说里出现了“时间场”(timefield)这个词汇。物质可以转换为能量,它们都只是场与场相互作用的瞬间存在形式。后来使用粒子加速器让粒子同粒子面对面对撞,发现的新粒子几乎都是朝生暮死。乔伊斯的时间场的提出在先,可说是一种科学预见。
    乔伊斯是怪才,想法也很怪,作家破釜沉舟,给自己设想了一种同目标相匹配的创作方法,一种完全科学化的方式。诚然,他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科学家,但他可以向科学家学习。那么,他的武器和场地是什么呢?量子物理学家手里的操作对象是物质,原子,亚原子,粒子大军,乔伊斯手里的操作对象便是语言材料,是词汇和句子。乔伊斯把自己懂得的几种语言,加上其他似懂非懂的,以及纯科学词汇等,全都用到这部小说的创作上去。他的方法便是仿效科学家的分析过程,把语言单位分解成为音节和音素等更小的组成单元,打乱后再把它们组合起来。
    这样的一本书,如果一下子看得懂,那才怪!
    语言的粒子物理学
    为了在小说里运用量子力学方法,表现梦魇和下意识,乔伊斯故意把动词和语法搞错,例子比比皆是:
    Then's now with now's then in tense continuant。(后来是现在而现在是后来,粘连的时态)
    乔伊斯还创造了一些“复合谓语”,是完全不管语法不管人称或时态等形态的胡诌,例如:will had been having;can could。
    苍天有眼,英语帮了乔伊斯的大忙。因为,现代英语中词形少有变化(不像其他印欧语),却有大量单音节或双音节词汇(有点像汉语)。乔伊斯只须把拼写颠倒改变,把词汇拆开再重新组合,就生造了一个新的词汇宝库,并进而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花非花,雾非雾,酷似英语却不是英语。
    这里,乔伊斯是先把最小的语义单位打碎,完全像粒子物理学家把原子或其他粒子打碎一样。所以,从工作方法上说,不懂科学的乔伊斯和物理学家非常相像。从理念上说两者也十分近似,都是要深入那个迄今为止的微观的、神秘的、深邃的未知领域,一在物,一在人。
    不确定性的文学和科学
    量子力学里有一条所谓“海森伯测不准原理”,讲的是微观世界的一种奇异现象。在量子世界,粒子的动量(质量乘以速度)和位置两者,不可能同时测量到同样的准确程度,一个精确,另一个必定模糊。形象地说,您开车,如果要知道到了哪里,您就一定不知道自己开了多快,反之亦然。微观世界就是这么云遮雾障的,让人们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那么,《菲尼根守灵夜》又怎么表现这种不确定性呢?
    乔伊斯的武器还是语言,通过在语义和词汇上制造种种难关!有一个意象很能说明问题:云雾。正像物理学上有云雾室,电子云等一样,乔伊斯也经常使用似云如雾的意象,来表达小说人物和情节的腾云驾雾,用来营造一种酷似量子世界的模糊图景和氛围,例如:
    this vague of visibilities。(可视之不见)
    这样,乔伊斯巧慧地使用语言的云雾,将广大读者和小说人物和事件隔离开来了。对于同一桩事件,作者常进行不同层面的描写和腾挪,它们并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互相补充。比如,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带有波动性,是一个身子两副面孔。按照物理学家玻尔的“互补原理”,两种面孔不过是一个实体的不同侧面而已,作家心领神会,身体力行。
    总之,《菲尼根守灵夜》可以看成一桩宏大的隐喻。这个隐喻有个精妙高超之处,它可以同时给读者提供多层面、多人物、多可能、多维度、多层次等等的阅读平台。所以,从文本角度,《菲尼根守灵夜》的读者也可以尝试多重阅读,把这本如此丰富而多层次的小说一层一层,一维一维地阅读。这样,可能会对这本密码多少读懂一些,对乔伊斯这位天才多少理解一些。
    《菲尼根守灵夜》之所以难懂,正是因为小说融入了深厚科学成果和思想,在这方面,乔伊斯达到了当时的极致境界。惺惺惜惺惺,惟有盖尔曼,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从小说出版后就时时诵读,终于破天荒读出了个“夸克”,使得科学群英拜倒麾下。这种现象背后有什么深刻天启,不值得研究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