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学风景的解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新京报 本报书评人一泓秋 参加讨论

    在学术圈中,经常有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个学者为他人的著作写一个序,结果写得走火入魔,忘了自己起初的目的。等到清醒后想收手时,却又陷入太深,心有不甘。于是乎将错就错,也能炼成正果。
    《魔法无法》显然是李庆西“大大咧咧”、“随兴而至”的性灵之作,也是他 审美观的显现和出于职业习惯的文本解读。它的特点在于,作者除了深入到作品的内部捕捉到人物、故事所传达出的生命体验之外,还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把握到这些名作的特殊价值。
    从巴别尔的《红色骑兵军》、纳博科夫《菲雅尔塔的春天》到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从塞林格的《九故事》、康拉德《黑暗的心》到卡夫卡的《城堡》,李庆西的思绪游离在这些五彩斑斓的名著里,仿佛一个老练的园丁,随意指点着花园里那些争奇斗艳的花朵,耳熟能详地道出了它们的种种习惯和好恶。就在这种解说的过程中,不经意流露的是作者对于它们的真挚热爱和天然亲近。借助于阐释对象本身,作者自身的气质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写道:“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阅读其意义的都是读者;允诺或承认事物、地方或事件具有某种可能的可读性的是读者;把意义归诸一套符号系统,然后辨读它的是读者。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边的世界,得以了解自身与所处。”李庆西的阅读也有这种属性,在那些名著中的长期浸淫使得他看透了庞大的布局而把握到了作家的匠心独运,由于他的体察入微,故此常有神来之笔,雅致而富于灵韵。
    对于文学经典的阅读往往是借助于主人公的命运或作品本身来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意义与答案,在情感的共鸣和起伏中完成一次精神的漫游。那种微妙的喜悦,只有亲历者才能感受而难以言传,因此,《魔法无法》乃是一种作者难以自控的情绪外泄,他迫不及待地要把那些好的东西与人分享,颇有点业余推销的味道。本书的意义之一或许在于它的提示性,庆西先生说,“我写到的只是本人的一种读法,并不排斥其他的阐释途径。”阅读毕竟是私人的事,一部作品一旦成为商品,就已经具有了公共属性,即便作者也不能垄断它的阐释权。如果从李庆西的阅读手记中产生———读原作的愿望,这大概是他所乐意见到的。至于他的提醒,每个人可以留意,也可以忽略。如果不能作一次真正的旅行,那么,从别人的旅行札记中领略一番个中滋味,也不失为一种权宜———至少,它可以避免“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