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像父亲那样活成自己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崔道怡 参加讨论

    活着,既是人的生存状态,人从生到死的历程,又是人的基本权力,人的原始欲望。作为人学的文学,可以说就是写人怎么活着的艺术;可以说写的就是人为了什么活着,人活成个什么样子的故事。刘晓刚的 这部长篇小说《活成你自己》(花城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就是这样的故事,它以一卷生动而别致的形象图画启示人们:应该“活成你自己”。
    “活成你自己”,这是一位老革命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这是一位老父亲给儿子留下的遗嘱。这个总结和遗嘱,成为刘晓刚创作《活成你自己》的资源和动力,成为了他结撰这一部长篇小说的经纬和主旨。于是,老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的壮烈行程,小儿子新世纪上下求索的辛酸经历,纵横交错,巧妙地编织在了一起。
    在这部书里,“活着”被设置为坐标,承载着生活的历史与现实,标志着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检测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沿着这个坐标,作品纵向展开的是20世纪中后叶起伏跌宕、升沉荣辱的人生轨迹,横向描绘的是改革开放时期变化莫测、悲喜交集的人生际遇,从而刻画了一系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物形象。
    这是一部历史与现实相辉映的传奇。浓厚的传奇色彩,使作品具有了纯正高雅而又引人入胜的可读性。经历过战争的血火、解放的欢乐、饥荒的煎熬、“文革”的劫难的读者,开篇不久便会因“父亲的故事”而生发共鸣,跟着韩润松的遭遇重温那意气风发的峥嵘岁月和不堪回首的苦难历程,重新认识与评价历史。
    这个“父亲的故事”,是由“我”这个儿子韩笑坤来抒写的。儿子的故事,别有风味。他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机遇、挑战和磨难的现实:与模特交往的爱情,若即若离;跟美国商人打交道的事业,若明若暗。这当中的苦辣酸甜,是当代年轻人心向往之的。他们或许会把“马文”当作镜子,以映现自己跃跃欲试的身影。
    这是一出信仰与命运相抗衡的悲剧。沉重的悲剧韵律,使作品弥漫着诗情哲理意境交融耐人寻味的可感性。两个故事,循环交替,又在心情或场景转换关节,间杂“我”的思索与感叹。这种对于人生人世参悟性的独白,不仅没有形成隔断,而且可以感染读者。
    作品题记有言:“具备上苍赋予的力量,胸怀坚如磐石的信仰,在追逐梦想的人生旅途中却不得不面对命运的嘲弄和摆布。这,是一个人最深重的痛苦。”这个人,就是作品里的“父亲”。“父亲”是“大悲菩萨”,“尝遍人世的苦辣辛酸”,但他的灵魂不屈不挠,宁折不弯,这使他成为了作品里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形象。
    与“父亲”相辅相成的,是“我”。“我”是一个“欢喜菩萨”。“我不能像父亲那样活着,我们已经不属于同一个时空。如果说他的活着是自由,那么我的活着一定披着沉重的枷锁。”“父亲”的活着,可谓“虔诚而狂热的自由的牺牲”。而“我”的生存状态,则仿佛是“在深渊边缘挣扎,双手死命抓住岸边的小草”。
    时代大不同了,“大悲”转为“大喜”。“我”和模特星儿、朱飞之间,那种情交织性的沉湎与游戏,“我”和美商戴维、斯蒂夫等人,那种既同舟共济又尔虞我诈,是“父亲”那代人无从经见、不可想象的。而“活着”面临的课题,不过是变换了形式而已。
    能不能“活成你自己”,依然需要坚持信仰去跟命运抗衡。而使父子紧密相连的,正是“最真挚的感情以及永不磨灭的信仰”。
    “我渴望与父亲融为一体,这个共同体可以自由地在时空中穿梭,在他的世界和我的世界里游荡。”《活成你自己》做到了这一点,它以活生生两代人不同的生存状态,演示人为什么活着、人该怎样活着、人应活成什么样子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这,也会演化为对读者的呼唤。这呼唤在读者中,将得到不会消逝的回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