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梦里不知身是客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金新利 参加讨论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先哲的这句劝告一直流传下来,警醒着每个人。无独有偶,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过:“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阐述了同样的道理。最近读到大象出版社推出的“人物自述文丛”系列,发觉这套丛书试图承载起反观历史的文化使命,提供了一个从民间审视正统 的角度。著名画家黄苗子的《黄苗子自述》(以下简称《自述》)便是其中一本。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是他的生命,黄苗子就是这样一位视艺术为生命的艺术家。阅读他的这些性情文字,感恩之心、幽默文风和历史文献价值是该书的三大特色。
    在这众声喧哗的时代,谈到感恩,实在是一种奢侈。黄苗子看淡了人世的风雨,用一颗博大感恩的心来包容这个世界。他的一生坎坷曲折,解放以前已是著名的漫画家,创作了大量有趣的作品,建国后却被流放到北大荒去扛木头,后来到某个单位的资料室去作管理员,动乱期间被关在监牢里,丧失了艺术创作的权利。对一位热爱艺术的人来说,这无异于扼杀了他的生命。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我们看不出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当年磨难的耿耿于怀,他用一种幽默的口气一带而过:“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正是经受千锤百炼,把自己的人生境界提高的机缘。所以我没有什么怨尤。”在经历了诸多劫难之后,黄苗子用宽容的心态化解了世间的仇恨。感恩之心的另一层次,体现在黄苗子对待师友的深深感激和眷恋。在这本自述中,有两个大的章节是关于友人和亲人的回忆。《从香港到上海》记载了父亲师长们的谆谆教诲;《在漩涡中》则回顾了他与朋友们几十年的交往。通过这些篇什,对于每位交往的友人,他都心存感激,记得他们的恩情,这颗感恩的心是著述的灵魂。
    幽默的语言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特色。《自述》的幽默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是参透了人生真谛后豁达的胸怀,是一位长者在垂暮之年依然迷恋并热爱这个世界乐观心情的流露。在书中,不管是记事还是记人,也无论是沉溺喜悦,还是面对苦难,黄苗子均能坦然处之。即便下笔触及旧伤疤,依然风趣宽容。在谈到自己的学术成就时,他谦逊中隐藏着机智“我在这数十年岁月徒哺耳,白吃了人民的小米。想起阿英同志的鼓励,深感有负故人。”(《艺林一枝》)在谈到朋友时,他则是满怀真诚,风趣表达对友人的赞赏。“三人行,必有我师。论成就,他们都应该是我师。不过我也垂垂老矣,脸皮也跟着老,于是再加一个‘友’字,叫做《师友录》。”(《〈画坛师友录〉小序》)对于生死,他更是看透,“生前立下《遗嘱》,写句纪念的话,我们亲眼能看到的时候,大家拿出来互相欣赏一番。这比死了才开追悼会,哗啦哗啦掉眼泪,更具有现实意义。”(《遗嘱》)这种参透生死的大智慧大豁达,留给读者无尽的启示。书中这样的精妙之处满篇皆是,作者饱含机智的幽默,带给读者畅快的阅读享受。
    巨大的文献价值是该书的又一个特点。在“大象人物自述文丛”的总序中,主编提到出版此套丛书的宗旨,便是“让人物自己拿起笔,记述经历的一切,留下一份历史的见证。”读完黄苗子先生的这本自述,我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例如,《寄回北大荒的家书》一组文章,便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这些讲述掀开了那个年代的一角,让世人了解一段真实的历史。这些真实书信是研究时代潮流的佐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