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泰迪熊的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newdu 参加讨论

        锡兵和马口铁玩具
    在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中,缺腿的锡兵喜欢上了一个纸做的跳舞娃娃,经过几次悲惨的遭遇后,锡兵最后被扔进火 炉,虽然四周烈焰熊熊,锡兵仍热切凝望着心爱的跳舞娃娃。接着刮起一阵风,将跳舞娃娃吹进了火炉,来到锡兵身边……在幻想的世界中,玩具被拟人化,注入了生命。
    安徒生撰写《坚定的锡兵》时,正是德国锡制玩具的巅峰期。德国锡制玩具的制造始于18世纪后半期,也是启蒙精神被奉为圭臬的时代。当时锡制玩具被当成教导孩子从游戏中学习的最佳工具,就像画片及纸娃娃一样。而便宜的锡制玩具也是市井孩子们所玩得起的。
    锡制迷你模型,主题多半集中在未知国家的人文风俗、各种珍贵动物及庶民日常生活,另外也有军队、中世纪骑士、希腊众神及小丑等。锡制玩具的体积很小,大场面看起来会比较壮观,例如军队、足球队、节庆、市场及公园等。
    纽伦堡和菲尔特自古即以生产锡制玩具闻名。身为商业都市的纽伦堡原本便拥有许多金属加工匠,其中锡制食器因为瓷器的出现逐渐式微,工匠们的生活因而陷入困境,迫不得已,只好纷纷转向玩具领域发展。
    19世纪成立锡作坊的海因里希森是锡制玩具具有代表性的大师之一。他将锡人偶的大小统一为2.8至3厘米,此项规格称为“纽伦堡规格”或“海因里希森规格”,广为后来的锡匠所沿用。时值1848年,小小的锡模型与其他模型玩具一样,也被成组放入薄木纸盒销售,送到孩子们手中。
    所谓马口铁玩具,是在低碳的薄钢板上镀一层锡制成的。18世纪后半期,英国人发明了压延法,使加工与焊接过程更容易。19世纪中期,这项技术被大量使用于制作玩具,主要产地仍集中在纽伦堡。刚开始马口铁玩具的造型包括迷你屋、万花筒、喇叭、家家酒道具及马车等,到了19世纪末期,造型种类突然多了起来。文化进步和商业发展使新发明不断问世,而各式各样的发明也很快化身为马口铁玩具,例如铁道、蒸汽机及幻灯机等,进入20世纪,又加入了汽车和飞机。
    创业于1859年的马克林公司,可谓执火车模型之牛耳。创始人马克林是马口铁玩具宗师,最初以生产人偶之家及船舶等造型为主,传到第二代的欧根及卡尔兄弟,才开始制造在铁轨上行走的火车模型。他们的首件作品在莱比锡玩具展中亮相,广受瞩目后,便成立了“马克林火车模型公司”。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公司的业务也不曾受到影响。马克林做工精巧、品位高雅的火车模型,不只小孩,就连大人也深深着迷。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火车玩具迷。经常可以看见老爸自己霸占着火车玩具不放,孩子因为没得玩儿在一旁啼哭的有趣场面。代代相传的火车模型就和女孩的娃娃屋一样,已经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自从彩印的马口铁出现后,马口铁玩具在更合理而有效率的操作下,得以批量生产,加工方法的改良让原先零星生产的家庭工业发展成大企业。纽伦堡的宾格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1866年创业的宾格公司,生意最好时,商品目录厚达500页,种类之多,令人咋舌。当时宾格公司员工近三千人,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马口铁玩具曾独霸德国玩具界,大量输往海外,使纽伦堡扬名国际,但战败和接踵而至的经济不景气,使德国玩具业遭受到严重打击。宾格公司于1930年解散。日本的马口铁玩具遂在此时取代德国,进军国际市场,但德制玩具依然以其高品质获得极高的信赖。
    马口铁玩具史上,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名字,就是舒克公司。它于18世纪30年代中叶开始生产马口铁玩具车,其中最畅销的是一款称为“银箭”的自动回转车。这种不会从桌上掉下来的马口铁玩具车,在销售旺季时每天可以出货8000辆。舒克公司也有极富幽默感的作品,如乘坐猴子的三段式切换齿轮车,只要操作猴子的方向盘,车子就会朝猴子对面的方向曲折前进;其他还有拉小提琴的小猪和小丑、会翻筋斗的猴子、边跳舞边旋转的企鹅,以及只要拿起电话、车子就会从车库跑出来的附电话车库。但过了巅峰期后,舒克的玩具销量开始锐减。来自国外的便宜商品及电动玩具的竞争,加上塑胶等新素材和新工艺方法的问世,终于使舒克敌不过时代潮流,在1976年申请倒闭,马口铁玩具亦随之消逝。
    泰迪熊的故事
    关于泰迪熊的诞生,有多个版本的传奇性故事。众所周知,泰迪熊名称的由来与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有关,罗斯福的昵称就是泰迪。1902年秋天,这位喜欢狩猎的总统在密西西比河一带猎黑熊,却一直毫无收获。主办者留意到这个情形,于是将捕获的一只小黑熊绑在树上让总统射杀。但罗斯福断然拒绝了。当时这个传闻被画成讽刺漫画刊登于《华盛顿邮报》上。在纽约开杂货水果铺的俄裔人米德姆老夫妇看到漫画中那只惹人怜爱的小熊后,兴起了缝制熊玩偶的念头。由于他们制作的熊玩偶深受好评,后来便创立了创意玩具公司。这就是泰迪熊在美国发迹的故事。
    大约同一时间,住在德国南部京根小村庄的女裁缝师玛格丽特·史泰福也创造了泰迪熊的传奇故事。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玛格丽特以裁缝为生,在家人的协助下,开始制作毛绒绒的布娃娃,其中包括熊玩偶。在1903年莱比锡玩具样品市场中,她手工缝制的熊玩偶相当受瞩目,美国商人下了大量订单。从此玛格丽特的小裁缝店扩展为史泰福公司,到了1907年更成长为拥有二千人的大企业,其生产制造的泰迪熊销往美国与欧洲其他国家,成为泰迪熊业界首屈一指的品牌代表。
    史泰福公司制作过各式各样的泰迪熊。经过定型期之后,约在1930年左右,史泰福公司开始在泰迪熊外形设计上做冒险的尝试,脸型变得较圆较大,身体和手脚变成了胖胖的婴儿型——好像总是带着微笑的泰迪熊就此问世了。
    原先以男孩为对象的泰迪熊世界,后来也开始有了针对女性的设计。粉红色的绒毛熊“泰迪·玫瑰”鼻尖是以褐色线缝制的,给人以柔和、易亲近的感觉。史泰福公司将熊玩偶脸庞拟人化后推出的“泰迪·宝宝”,更是人气旺盛地从20世纪30年代长销至50年代。
    1903年至1914年左右,一直是德国玩具公司在掌控着泰迪熊市场。以生产马口铁玩具驰名的纽伦堡宾格公司,将其擅长的机械装置技术运用于泰迪熊的制作,形成了新的流行风潮。德国原本大量外销泰迪熊,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等国家禁止进口德国玩具,这却为各国各自发展泰迪熊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今在展示会或书籍中见到的毛线编织熊玩偶,几乎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产物。
    在德国有专为泰迪熊迷所办的季刊《泰迪熊与其朋友们》,刊载的均是有关泰迪熊的资讯情报,举凡泰迪熊设计师的工作室、各种展示会、拍卖会、新商品介绍、企业故事、熊迷聚会等,都属报道的范畴。该刊对当下的收藏流行风,特别是收藏情报的搜集,更是巨细无遗。
    泰迪熊的确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商品。近来经常耳闻早期的泰迪熊在拍卖会上创下竞标天价。20世纪80年代开始商家在市面上限量发行特别版泰迪熊,也是高明的商业手法,借由数量的有限造成其价值的稀有。连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统一、欧洲共同体缔结条约等重大国际事件,都有相应的纪念版泰迪熊问世,每只熊均有制造号码或鉴定书等身份象征。
    欧美孩童们很喜欢泰迪熊。在德国,许多人是抱着泰迪熊长大的。据说德国救护车中一定会放一只泰迪熊,当做礼物送给那些不得已必须搭乘救护车的小孩。这些熊玩偶由“为发生意外事故的儿童们之泰迪熊协会”负责提供,购买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捐款。经过这个协会的调查,孩童们喜欢的泰迪熊都是可爱的圆脸形,现在放在救护车上的就是这种玩偶。
    积木与各种玩具理念
    十七十八世纪,英国诞生了经验主义哲学的旗手洛克,他在《教育漫谈》一书中,相当强调游戏的重要性。他一方面承认昂贵玩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肯定一些简单的玩具,如光滑的小石头和小纸片等的功能。
    大约与洛克同时代,德国出现了认真思考儿童教育的理论家艾尔哈特·沃格尔,他在当时便给予游戏以极高的评价,认为幼儿们必须有融入游戏的智育和德育场所。
    下一世纪的教育家格兹姆特倡导一个人游戏的优点,对于可以单独玩耍的积木更是推崇备至。他认为像积木这种玩具素材越简单,越能给孩子们以成就感,其想象力及幻想的空间也能无限延展。
    弗罗贝尔则是进一步定出积木游戏理论的教育家,他设计的积木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当成孩子们的基本玩具。弗罗贝尔积木由圆形、三角形和四角形三种基本形状组成,基于颜色、形状及数量都是上天赐予的想法,德国人将这些玩具称为“恩物”。恩物共有十种,包括直径6cm的毛线球、球体、圆柱体和立方体、彩色七巧板、长短不一的棒子、金属环和直径1cm的小颗粒。重新审视一遍这些玩具,令人不得不佩服设计的巧妙,它不仅能变换出无数种玩法,还可通过简单的基本图形排列,引领孩子们进入一个恣意挥洒的游戏空间。其中第六种恩物就是积木,利用这些积木,可以堆叠拼出成城堡、房屋等多种不同图案,加上其规格是固定的,将全部积木收起来便可以形成一个漂亮的立方体。积木能组合的造型与图案几乎是无限制的,颗粒则可排成线,线再排成面……
    原本立志当建筑师的弗罗贝尔,最后成了教育改革家。随着他的教育理念和发明的玩具日益普及,德国境内期望玩具回归朴素、简单的倾向更加强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玩具生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引进新发明新技术的精致玩具大量出现,严重威胁着纯手工制的玩具。这种现象令教育学者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从启发及培养孩子内在潜能的观点看来,这些设计精巧的玩具反而可能扼杀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玩具应该致力于美学和艺术的追求。崛起于19世纪末、著有《为德国青少年之艺术教育》的肯拉特·南格,率先强调玩具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让孩子接触艺术气息浓厚的玩具可以激发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南格倡导的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欺骗”,也就是沉溺于幻想世界中。
    20世纪初,德累斯顿兴起的潮流——设计既适合孩子又兼具艺术性的玩具,则将上述两种不同的理念加以完美结合。这股“艺术性玩具”风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风行于慕尼黑、德累斯顿、汉堡及维也纳等地,各地还举行了相关的艺术玩具展览。而包豪斯于1919年以德国建筑师葛洛皮斯为中心设立的国立综合造型学校,德累斯顿国立工艺美术学会以及柏林工艺学校的学生们,则纷纷以崭新的理念研制出线条简洁、造型美丽的玩具。葛洛皮斯创作的包豪斯积木、西洋棋和陀螺,不仅配色洗练,线条及形状也十分出色。
    (摘自《玩具国物语》[日]川西芙沙华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版26.00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