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杨守敬观海堂藏书与古籍善本流通(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化报 高桥智 参加讨论

    近代图书善本收藏情况
    在理解了观海堂藏书意义的基础上,下面对近代图书善本在中国和日本收藏的概况作一简述。
    17世纪前期,即明末,中国的图书史迎来了大变革期。明代以宫廷为中心的大型出版事业已近尾声,书籍普及则通过民间书肆达到极盛。在学者方面,追求贵重典籍的风气开始增强,由各类文人、藏书家珍藏保留下来的宋元善本,开始向一部分学者手里集中。当时,钱谦益(1582—1664)的绛云楼是江南以宋元善本宝库而著称的代表。绛云楼的藏书被其族孙钱曾所继承。钱曾是江苏虞山(今常熟)人,当时的虞山是藏书家的天地。时代稍早的毛晋汲古阁藏书楼也在虞山,藏书为其子毛扆继承,与钱氏藏书为“双璧”。虞山还有陆贻典、叶树廉、冯舒等活跃的藏书家。附近的藏书家有江苏太仓吴伟业、苏州金俊明、浙江秀水曹溶等,他们互相交流并借阅钞校各自的藏书。之后,清初称为“北王南朱”的朱彝尊的曝书亭、王士祯的池北书库,亦十分著名。但以钱氏为中心的江南藏书家群体,因珍藏的宋元善本最多,而形成一大沙龙。钱曾在其中亦为突出的藏家,著录其精华藏书目录的《读书敏求记》收入很多宋元善本,作为版本学的典范而得到很高评价。
    之后,钱氏、毛氏的书散出,被同时代的泰兴季振宜、昆山徐乾学所收藏。季、徐二氏的书之后除流向民间外,经学者何焯的介绍,多数被清朝的内府、怡府(康熙帝第十三子允祥府邸)收入。清朝从乾隆中期开始,经过《四库全书》的编纂,虽然推想起来民间善本的移动较为平稳,但宋元善本却被最有名的藏书家黄丕烈(1763—1825)所收罗。黄氏收集了200种宋善本,是因为他打算把钱曾《读书敏求记》中著录的全部书籍“一网打尽”。
    从乾隆末年至嘉道年间,江南周锡瓒、袁廷栲、顾之逵与黄氏一起,活跃在善本的收集活动中,清初藏书的盛况得以复活。他们的藏书在道光年间被汪士钟、韩应陛收藏,汪氏的书又被上海郁松年、常熟瞿镛、山东杨绍和所继承。继而,郁松年的善本被丁日昌和陆心源购得。这样,晚清形成了瞿镛、杨绍和、陆心源、丁丙四大藏书家。
    咸同年间,收得怡府藏书的朱学勤,湖南湘潭的袁芳瑛等清末藏书家,将善本再度聚集起来。经过暂时的安定,光绪之后,在清末的变革时期,这些藏书家的书又全部散出。在陆心源的藏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流入日本静嘉堂文库之时,藏书的公共保存观念出现了。通过张之洞、端方、缪荃孙的努力,近代图书馆事业兴起。端氏参与了南京江南图书馆的设立(1907),张氏参与了北京京师图书馆的设立(1909),缪氏主管两馆。于是,丁丙之书入藏江南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的前身),丁日昌之书入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袁氏之书经藏书家李盛铎入北京大学……重要的藏书被各机关保存。民国初年至20世纪中叶,张钧衡、蒋汝藻、刘承干、邓邦述等以宋元善本为主致力收藏。现在除刘氏书一部分散出,张钧衡、邓邦述书藏于台北以外,其他几乎全部藏于北京和上海。
    认识到散失于日本汉籍的重要
    以宋元善本为中心的流动是中国图书史的主流,而要据此认识日本所藏汉籍古刻古钞本的交流,应当说十分困难。日本的汉籍善本,是指17世纪初至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以前出版和钞写的文献。但是,其价值为中国学者所理解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藏书家最早在目录中著录日本古刊本的,是钱曾的《读书敏求记》。此书目所载何晏《论语集解》也就是正平版《论语》。钱氏评价其价值优于现行的文本。实际上,该本随前述的善本流动而辗转多处,现在为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见到此书的话就知道,钱氏旧物是“正平版《论语》”的传抄本,但钱氏根据此书从朝鲜购入而误认“正平甲辰”为朝鲜年号。尽管尚未意识到这是日本古刻本,但此著录影响了黄丕烈、陆心源等藏书家,并使其开始重视日本的古刻本古写本。从日本传入的宽延三年(1750)出版的《论语义疏》(根本逊志编)、延享元年(1744)出版的《古文孝经》(太宰春台编),因为是中国散失之书而收入《四库全书》,并得到很高的评价。实际上杨守敬以前,日本古写古刻本汉籍的身影在中国的出现仅此而已。
    作者简介
    高桥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斯道文库(东亚文化研究所)教授,汉籍版本学者,文学博士。1986年至1988年在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进修,导师为顾廷龙、章培恒教授。著有《日本室町时代古抄本论语集解之研究》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