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学界对民国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著述研究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 王振刚 参加讨论

    【英文标题】A Review on Scholars Literature on Southwest Borderland Problem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
    【作者简介】王振刚,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地址: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云南 昆明 650091
     
    民国时期,强邻环伺,边疆危机四伏,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激发起国人对边疆问题的研究与关注,推动了边疆考察与著述风气的兴盛。西南边疆作为中国边疆的一部分,尤其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众多高校云集西南,学人汇集边疆地区,西南边疆问题的研究盛极一时,学人们留下了许多价值重大的著述。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意识形态和现实环境的种种原因,民国史研究是学术界和文化圈的薄弱环节,①而中国边疆研究的诸多方面尤为薄弱,成为了禁区,资料封锁,成果难刊。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解放和学术氛围的宽松,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三次高潮渐趋形成,目前仍方兴未艾,显现出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然而,学界对民国学人北部边疆尤其是西北边疆问题著述关注较多,成果丰硕,而对民国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著述相关研究则较显薄弱。
    本文试就国内大陆学界对民国学人西南边疆问题相关著述研究进行分类评述,文中民国时期西南边疆的时空范围是指:时间上为整个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空间上为当时具有陆地边境线的西南省区②——西藏、西康、③云南和广西四省区。
    一、民国时期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论著相关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有关民国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著述的相关研究日渐展开,其成果主要分散在藏学、史地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等领域。
    涉藏类的成果主要有:王尧、王启龙、邓小咏《中国藏学史(1949年前)》,④可谓目前所见较为完整且具有权威性的藏学学术史著作。该著共分五章,其中第四、五章分别从五个方面要略介绍与评述了民国时期藏学的研究概况,内容涉及康藏政治与经济的研究,历史与地理的研究,宗教、文化、教育与风俗习惯的研究,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的研究,书目文献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该著对研究者认识民国时期藏学发展思路与著述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王启龙、邓小咏《二十世纪上半叶藏区地理研究述评》、《二十世纪上半叶藏区政治研究评述》、《20世纪上半叶藏区经济研究论著评述》、《1949年以前藏传佛教研究的回顾》、《1949年以前藏区教育研究述评》、《1949年以前藏族文化研究综述》,以及王启龙《民国时期的藏语言文字研究》、邓小咏《1949年前国内藏学研究文献回顾》⑤等文,是对20世纪上半叶藏区人文地理、军政、经济、佛学、教育、文化、语言、藏学文献等著述(包括译述)所做的扼要回顾与评述,内容涉及广泛,从不同角度分门别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藏学发展脉络与成果的价值,是对民国时期藏学相关著述学术史的集中展现。
    此外,横水《〈西藏六十年大事记〉评价》⑥要略地评价了《西藏六十年大事记》的重要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充分肯定了该著鲜明而坚定的爱国主义立场。曹春梅《民国时期国人对西康的社会考察及其影响》、《浅谈民国时期入西康考察之国人的类型及其原因》⑦等文,从考察的背景、类型、内容(民族、宗教、政治、经济等)、社会影响及意义四大部分进行了系统的爬梳与评述,对我们认识民国时期国人对西康的考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杨长虹《〈刘赞廷藏稿〉研究》,对刘赞廷遗存《藏稿》的产生、流传、研究价值和编纂者及编纂动机等方面做了考察,认为迄今为止《藏稿》仍是研究清末民初我国西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中外关系史方面弥足珍贵的文献史料,目前尚有待更多的学人认识、挖掘并利用。⑧
    史地类成果:近年来有关彭桂萼及其边疆著述研究取得的成果较为突出,李波《〈从西南边城缅宁〉看彭桂萼的边疆史地研究》,杨宝康《彭桂萼与云南地方文化研究——以〈西南边疆〉载文为例》、《彭桂萼的边疆研究述略》⑨等文,是对20世纪上半期云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彭桂萼在边疆史地研究中的全部成果所做的考察与评述,考其西南边疆著述论著5部、文章7篇,认为著述字里行间鲜明体现了彭桂萼严谨求实的学风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其经世致用与匡正时弊的心迹溢于言表。潘先林《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云南史地研究首次学术总结——〈云南史地辑要〉概说》⑩一文,是迄今为止最为翔实的考察1949年云南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出版《云南史地辑要》的来龙去脉、内容篇章结构、作者及其学术价值的专论,认为该辑要是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云南史地研究的首次学术总结,在云南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肖向龙、袁韵《抗战时期对西南历史地理的研究》(11)是对抗战时期大批史地学者和教学科研机构云集西南,从事西南历史地理研究所做的一次要略梳理与评述,认为这一时期西南历史政治地理成就突出,西南历史民族地理成果辉煌,西南历史经济地理成果不多且片面,西南历史自然地理研究较为薄弱。
    从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有:王建民《中国人类学西南田野工作与著述的早期实践》,王水乔《论民国时期国内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的研究》,曹明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云南民族研究》,王晓莉《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瑶族研究》,刘小云《20世纪前半期杨成志西南民族研究述论》、《20世纪前半期中山大学与西南民族调查》(12)等文,是对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专家深入到西南边疆地区进行田野工作的梳理和简评,介绍了这一时期参与人类学西南田野工作的研究机构、学者以及他们取得的成果,认为“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的发展对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演进、中外学术交流、民族国家缔造、民族和族群的划分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3)而根据田野调查所产生的很多著述在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并深化了国人对民国时期西南边疆问题的认识。
    民国时期运用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对西南边疆地区进行研究的成就最高者,应首推吴文藻、费孝通及其主持的“魁阁”学术集团。迄今,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颇为丰硕,聂蒲生《民族学和社会学本土化的探索——抗战时期迁居昆明的专家对云南的调查研究》、官欣荣《从“云南三村”看费孝通社区研究与本土方法论的贡献》、江应樑《民族学在云南》、徐平等《费孝通评传》(14)等著述,从诸多方面述及了抗战时期初具现代学术集团意识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学者积极投身西南边疆民族社会调查与学术研究的光辉成就。赞誉费孝通社区研究法是社会学理论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其运用社区理论的方法对西南边疆农村社会的研究,对于科学认识中国,为抗战胜利后怎样建设好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从人类学与民族学学术史角度论及民国时期学人西南边疆问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有: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白兴发《20世纪彝族史研究述略》、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1903-1949)》、王建民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纪事》、胡鸿保《中国人类学史》(15)等,分别从不同角度纵述了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认为民国时期学人对西南边疆问题的研究在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学术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对民国时期涉及西南边疆问题著述、期刊、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的介绍,成为了当今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学术史论著的重要篇章。
    二、民国时期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著述所涉期刊问题的研究
    民国时期,大量的有关边疆学术报刊对于边疆问题研究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众多的边疆学术报刊中,与西南边疆问题关系较为紧密的主要有《新亚细亚月刊》、《康导月刊》、《康藏前锋》、《西南边疆》、《中国边疆》、《边政公论》、《蒙藏月报》等。对涉藏类期刊关注的文章有:西绕江措《藏学报刊汇志》(续一)、(续二),徐丽华《藏学报刊汇志》,周晓晴《三四十年代西康地区期刊(藏族部分)之述略》(16)等文。这些论文对民国时期涉及藏学的报刊做了介绍,述及刊物的办刊时间、性质、办刊宗旨、刊物的栏目特色以及现今收藏情况,为学界同仁提供了藏学研究相关资料的索引。
    乌日古木勒《浅论〈蒙藏旬刊〉》(17)略述了民国时期《蒙藏旬刊》的创刊缘起和主要内容、特点及社会价值,认为该刊物在宣传蒙藏边疆危机、提高民众觉悟、宣扬三民主义、团结抗日御侮、传达信息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启蒙作用。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英文版)是国际性的学术团体华西边疆研究学会创办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22年3月。关注这一问题的主要有周蜀蓉《研究西部开发的珍贵文献——〈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18)认为该杂志在办刊20余年间所刊出的300余篇论文,涉及华西地区人文、自然地理的诸多方面,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地理等提供了重要的阵地,架起了一座沟通中国西部地区与世界的桥梁,在传播中国历史文化方面成就斐然。
    有关《禹贡》半月刊的研究主要有:李淑英《〈禹贡〉半月刊与“禹贡学会”——天津历史博物馆馆藏期刊介绍》、徐象平《我国近代学术刊物——〈禹贡半月刊〉的内容及其特点试析》、田亮《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19)等文,从诸多方面述评了《禹贡》半月刊的现今馆藏情况、创办过程、禹贡学会的发起经过及《禹贡》半月刊的历史功绩与学术成就。认为顾颉刚先生及其同仁联合组建的“禹贡学会”及创办的《禹贡》半月刊,有力地促进了历史地理、边疆学与民族史的研究,给黯淡的中国在学术上增添了一丝光彩。
    此外,周晓晴《三四十年代西康省宁属地区期刊(彝族)之述略》,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康宁属地区主要期刊做了评述,论及的报刊有《宁远报》、《大凉山》、《边政月刊》、《西南边疆》、《边政公论》等,作者认为《边政月刊》与《边疆通讯》是研究宁属边政价值最高的刊物。(20)
    三、民国时期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著述所涉人物及学术机构的研究
    民国时期很多关于边疆问题著述的作者往往隶属于某一学会或学术机构,学人与学会和相关学术机构的筹建,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以来第二次边疆问题研究高潮的出现。目前,关于西南边疆问题著述所涉人物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民国时期身居政、学两界人物与边疆著述的研究上。其中有关民国女特使刘曼卿的研究,可谓是学界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周传斌《刘曼卿——民国时期的西藏回族女杰》、沈国凡《民国女特使刘曼卿不畏艰险万里赴藏》(21)等文,从不同的视角勾勒了刘曼卿女士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肯定了她不畏艰险前往西藏、心系边政,致力于祖国统一、沟通汉藏民族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同时对其两本著述《康藏轺征》、《边疆教育》的学术意义及其经世报国的思想,也都给予了较高评价。
    对于民国时期出身于西康的青年政治领袖格桑泽仁及其边疆著述的研究也颇为瞩目。王川《格桑泽仁传略》、余林《格桑泽仁事件研究》(22)等文,从人物传记或从政治事件的视角要略回顾了格桑泽仁短暂而又卓越的一生,并述及了其著述《边人刍言》、《康藏最近之情形》、《西康改省之计划》等,可惜没有展开论述。
    傅嵩炑参与并主持过晚清川康改土归流,也是西康建省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陈一石《傅嵩炑与〈西康建省记〉》(23)一文,择要评述了清末民初傅嵩炑在川康改土归流及主政川滇边事务中的功绩,并简要介绍了其在民国元年出版的著述《西康建省记》,认为这部著述对于了解当时康区“治边理政”以及藏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吴丰培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是致力于民国时期边疆研究、著述颇丰的大家之一。曾国庆《论吴丰培先生对藏学的贡献》、边师《硕果累累的边疆研究者吴丰培先生》(24)等文,较为细致地考察了吴丰培从事边疆学术研究的丰硕业绩,均认为吴先生在边疆民族史地史料的编纂上用功甚巨,尤其是对藏族史料编纂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对于民国时期任乃强致力于康藏史地、边疆民族著述研究的关注,已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魏学峰《任乃强先生的治学生涯》、杨鸿儒《辛勤耕耘一生的任乃强教授》(25)等文,评述了任乃强在历史地理、民族学、藏学等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对其民国时期在康藏史地、民族、宗教著述及组建康藏研究社民间学术团体上取得的重要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外,民国时期李有义在西藏做的社会调查、林耀华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研究也为学界广泛关注,代表性文章主要有姚兆麟《西藏社会考察研究的开拓者李有义》、李烨《〈李有义与藏学研究〉简介》;张海洋《林耀华教授与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研究》、潘守永《林耀华评传》(26)等。
    学界对民国时期任职于国民政府外交部的腾冲爱国人士尹明德在中英滇缅界务和滇西抗日战争中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所做的贡献也给予了关注。董晓京《尹明德与民国时期的滇西边区》(27)重点从尹明德与滇缅界务、滇西抗日战争及尹明德的兴边思想三个方面考察了尹明德在固圉兴边中所做的重要贡献,同时择要述评了其边疆著述《云南北界勘察记》、《宣慰日记》,认为《云南北界勘察记》是研究滇西边地的珍贵历史资料,《宣慰日记》则是滇西军民联合抗战的历史见证,是后人认识抗战时期滇西社会最珍贵的直接资料。
    有关民国时期方国瑜在西南边疆史地领域的研究著述及其学术生平的介绍,是今日学界较为重视的方面之一。林超民《方国瑜与西南边疆史地研究》,林超民、秦树才《方国瑜与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方福祺《方国瑜传》(28)等,以介绍方国瑜学术生平与西南边疆史地研究为主线,评价其著述的学术意义及治学方法与学术心得,肯定了方先生在西南边疆史地研究方面具有的奠基意义。同时,对民国时期方先生参与创办《西南边疆》杂志和主持“西南文化研究室”的工作及其史地著述《滇缅南段未定界之孟仑》、《滇西边区考察记》等也都给予了很高的赞誉。
    论及学界对民国时期学人著述所涉人物的研究,主要有:吕一燃《爱国者谢彬及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侯夏《近代中国边疆史地学家谢彬》,王佩龙、忒莫勒《边疆学者黄奋生及其著作》(29)等文。
    民国时期创建的以研究边疆问题为目的的学术机构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为繁盛,学者对边疆学术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对涉藏类边疆研究机构的研究主要有:周茂江《西陲文化院(1937-1945)研究》、何洁《汉藏教理院(1932-1950)》、罗润苍《抗战期间四川藏学研究概述》、任新建《康藏研究社介绍》(30)等文,对20世纪上半期尤其是抗战时期藏学研究机构的设立与演变情况有系统梳理,分别重点考察了西陲文化院、汉藏教理院、华西边疆研究所、康藏研究社等机构的创设背景、研究特色、人才培养、文化交流以及著述旨趣等情况,肯定了这些机构在沟通汉藏关系、融合汉藏感情、加强文化交流、培养佛教人才以及巩固西陲边防与边政建设等方面的重大贡献。
    对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以及在滇省诸多高校与西南边疆问题的研究主要有:马玉华《西南联大与西南边疆研究》、潘乃谷《抗战时期云南的省校合作与社会学人类学研究》(31)等文,分别对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等有关研究机构在西南边疆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论述,对西南联大等高校院所学人们充分利用西南边疆丰富人文资源展开的调查研究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梳理,高度赞扬了他们执著的学术精神与爱国固边的深挚情怀。
    禹贡学会是较早重视边疆问题研究的学会之一,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多。马大正《略论禹贡学会的学术组织工作》、冯春龙《试论禹贡学会对历史地理学的贡献——兼〈禹贡〉半月刊评述》、马炜《禹贡学会》、白寿彝《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32)等都是这方面的专论。认为20世纪30年代初期诞生的禹贡学会,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历史地理这门学科初具雏形的重大标志”;(33)该学会继承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优良传统,聚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取得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出版了大量有价值的边疆史地论著和资料,还在于造就了一代边疆史地的学者,掀起了“我国研究边疆学之第二回发动”。(34)
    中国地学会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边疆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开创性贡献。刘逖《中国地学会》(35)从中国地学会的组织与活动情况、学会对中国边疆研究事业的贡献两个层面进行了评述。
    此外,房建昌《简述民国年间有关中国边疆的机构与刊物》(36),简述了民国年间题名中含“边”(如“边疆”、“边务”、“边事”及“海疆”等)字样的全国性或不带地区限定词的研究机关和刊物,并对其中主要涉及边疆的人员生平做了简单介绍。该文是迄今为数不多的较为详细梳理和评述民国年间有关中国边疆机构与刊物的述论之一。
    总体看,学界对民国时期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著述的研究有如下一些特点和不足:
    一是涉藏类的研究突出,但仍需完善。现今,学界对民国时期康藏边疆问题著述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成果涉及民国时期学人著述的政治、经济、地理、史地、宗教、文化教育诸多方面,其中既有以学术史为视角的研究著作,也有学术专论与硕士学位论文。就整个民国时期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论著研究而言,涉藏类成果显然有着突出的地位,研究者大部分来自藏学领域,其中北京与四川的藏学研究机构及相关学术团体已成为这一领域的主导力量。不足之处是仍有很多涉藏边疆问题著述没有得到细化研究,一些成果由于选题所限,还不能全面展示民国时期学人对康、藏边疆问题研究的完整面貌,迄今还没有一部民国时期藏学学术史的专著。
    二是对报刊的研究多泛泛而谈,细化研究的少。这些报刊所载文章涉及西南边疆问题的各个领域,兴边固边、经纶济世的论说屡见不鲜,深入挖掘整理这些涉边期刊,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然而据今看来,学界对这些期刊涉及边疆著述的研究实际上尚处在蜻蜓点水阶段,只有涉及康藏期刊与《禹贡》半月刊的研究差强人意,但也仅是停留在简要介绍层面而未能深入。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有待学人努力。
    三是所涉边疆著述人物的研究进步显著,但仍有较多遗漏之处,对边疆学术机构团体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化。民国时期,著述西南边疆问题的学人团体,既有以传统史地学见长的硕学通儒,也有以新学为志向的青年才俊,更有学贯中西、融会贯通的学坛名宿和身居政、学两界的官员学者,他们心存“经世致用、匡正时弊”的拳拳情怀,积极投身于西南边疆问题的研究、著述与呐喊之中,用他们的理性与智识书写了“治边理疆”的诸多佳作名篇。学界对此时期著述西南边疆问题学人的研究成效显著,但相对于庞大的著述学人团体而言,仍然微不足道。学界对相关学术机构团体的研究,尽管业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很多直接相关的学术机构没有进入到学者的研究视线。
    总之,学界对民国时期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著述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多学科的交汇互溶、多维度的视野审视,已成为学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新特点。学界对民国时期学人边疆问题著述研究所涉人物、报刊、学术机构团体和学术史等方面的研究虽已日趋展开,但整体尚处于支离破碎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边疆学学科的构建、发展以及对西南边疆问题认识的深入,需要进一步系统深化研究。
    注释:
    ①参见张妍、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书目》,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②尽管民国时期“西南边疆”的指代范围有诸多不同之论,但笔者认可蒋君章、张国均等先生在《中国边疆地理》(重庆文信书局1944年版)一书中所主张的西南边疆范围,包括西藏、西康、云南、广西四省区。
    ③西康建省始于1906年清政府筹划的川滇边区;1925年北京政府设立为西康特别行政区;1939年1月,重庆国民政府批准,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裁撤。根据民国时期官方地图所示,尽管西康地方势力实际控制线没有达到与其广泛主张的范围(达到与英属印度的交界处),但官方始终主张西康是有边境线的省区,只是因诸多原因,暂时没有能够实现控制与印缅相接的地区而已。
    ④王尧、王启龙、邓小咏:《中国藏学史(1949年前)》,民族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⑤王启龙、邓小咏:《二十世纪上半叶藏区地理研究述评》,《西藏研究》2001年第2期;《二十世纪上半叶藏区政治研究评述》,《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20世纪上半叶藏区经济研究论著评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1949年以前藏传佛教研究的回顾》,《法音》2001年第8期;《1949年以前藏区教育研究述评》,《西藏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1949年以前藏族文化研究综述》,《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4期;王启龙:《民国时期的藏语言文字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邓小咏:《1949年前国内藏学研究文献回顾》,《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
    ⑥横水:《〈西藏六十年大事记〉评价》,《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⑦曹春梅:《民国时期国人对西康的社会考察及其影响》,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浅谈民国时期入西康考察之国人的类型及其原因》,《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⑧杨长虹:《〈刘赞廷藏稿〉研究》,《中国藏学》2006年第4期。
    ⑨李波:《〈从西南边城缅宁〉看彭桂萼的边疆史地研究》,《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第2期;杨宝康:《彭桂萼与云南地方文化研究——以〈西南边疆〉载文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彭桂萼的边疆研究述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⑩潘先林:《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云南史地研究首次学术总结——〈云南史地辑要〉概说》,《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1期。
    (11)肖向龙、袁韵:《抗战时期对西南历史地理的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4期。
    (12)王建民:《中国人类学西南田野工作与著述的早期实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王水乔《论民国时期国内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的研究》,《云南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曹明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云南民族研究》,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王晓莉《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瑶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刘小云:《20世纪前半期杨成志西南民族研究述论》,《学术探索》2008年第5期;《20世纪前半期中山大学与西南民族调查》,《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
    (13)王建民:《中国人类学西南田野工作与著述的早期实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
    (14)聂蒲生:《民族学和社会学本土化的探索——抗战时期迁居昆明的专家对云南的调查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官欣荣:《从“云南三村”看费孝通社区研究与本土方法论的贡献》,《学术探索》1995年第1期;江应樑:《民族学在云南》,《民族研究》1981年第1期;徐平等:《费孝通评传》,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15)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白兴发:《20世纪彝族史研究述略》,《大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1903-1949)上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王建民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纪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胡鸿保:《中国人类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西绕江措:《藏学报刊汇志》(续一)、(续二),《中国藏学》1998年第5期、第6期;徐丽华:《藏学报刊汇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年版;周晓晴:《三四十年代西康地区期刊(藏族部分)之述略》,《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7)乌日古木勒:《浅论〈蒙藏旬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18)周蜀蓉:《研究西部开发的珍贵文献——〈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1期。
    (19)李淑英:《〈禹贡〉半月刊与“禹贡学会”——天津历史博物馆馆藏期刊介绍》,《文物世界》2005年1月;徐象平:《我国近代学术刊物——〈禹贡半月刊〉的内容及其特点试析》,《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田亮:《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3期。
    (20)周晓晴:《三四十年代西康省宁属地区期刊(彝族)之述略》,《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21)周传斌:《刘曼卿——民国时期的西藏回族女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沈国凡:《民国女特使刘曼卿不畏艰险万里赴藏》,《文史春秋》2007年第2期。
    (22)王川:《格桑泽仁传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余林:《格桑泽仁事件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23)陈一石:《傅嵩炑与〈西康建省记〉》,《四川文物》1988年第2期。
    (24)曾国庆:《论吴丰培先生对藏学的贡献》,《中国藏学》2008年第1期;边师:《硕果累累的边疆研究者吴丰培先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2期。
    (25)魏学峰:《仍乃强先生的治学生涯》,《文史杂志》1989年第5期;杨鸿儒:《辛勤耕耘一生的任乃强教授》,《西藏研究》1991年第1期。
    (26)姚兆麟:《西藏社会考察研究的开拓者李有义》,《中国西藏》2002年第6期;李烨:《〈李有义与藏学研究〉简介》,《中国藏学》2004年第1期;张海洋:《林耀华教授与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潘守永:《林耀华评传》,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27)董晓京:《尹明德与民国时期的滇西边区》,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28)林超民:《方国瑜与西南边疆史地研究》,《思想战线》1988年第6期;林超民、秦树才:《方国瑜与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4期;方福祺:《方国瑜传》,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吕一燃:《爱国者谢彬及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侯夏:《近代中国边疆史地学家谢彬》,《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4期;王佩龙、忒莫勒:《边疆学者黄奋生及其著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4期。
    (30)周茂江:《西陲文化院(1937-1945)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何洁:《汉藏教理院(1932-1950)》,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罗润苍:《抗战期间四川藏学研究概述》,《中国藏学》1996年第3期;任新建:《康藏研究社介绍》,《中国藏学》1996年第3期。
    (31)马玉华:《西南联大与西南边疆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潘乃谷:《抗战时期云南的省校合作与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32)马大正:《略论禹贡学会的学术组织工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1期;冯春龙:《试论禹贡学会对历史地理学的贡献——兼〈禹贡〉半月刊评述》,《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马炜:《禹贡学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2期;白寿彝《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1期。
    (33)冯春龙:《试论禹贡学会对历史地理学的贡献——兼〈禹贡〉半月刊评述》,《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
    (34)白寿彝:《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1期。
    (35)刘逖:《中国地学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2期。
    (36)房建昌:《简述民国年间有关中国边疆的机构与刊物》,《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