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学年代学视野下的春秋文学断代研究——评邵炳军教授《春秋文学系年辑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古籍新书报 2014年3月 方 勇 参加讨论

    对文学发展基本走向与宏观态势的理性判断,首先有赖于各种具体而细致的实证研究。否则,各种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的历史面貌就很难全面地、客观地、真实地呈现在当下读者的面前。当然,缺少宏观建构的单纯实证研究,也必将最终停滞在那种碎片化的、失语的低级状态。所以,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必须坚持从经验实证到理性思辨的方法论原则,恪守“左图右史”的治学理念,用年代学(chronology)与地理学(geography)“两只眼睛”看文学,关注时间与空间两大要素,使“图”与“史”互相参补印证,力求客观地反映文学发展历程,探索文学演变规律。所谓“图”,就是运用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以文学空间研究为重心,描绘文学作品“方舆图谱”,为建构文学地理学(Geography ofLiterature)奠定基础;所谓“史”,就是运用年代学理论与方法,考订文学作品创作时间,排定文学作品“年代谱系”,为建构文学年代学(Chronology of Literature)奠定基础。
    据笔者所知,邵炳军教授是较早倡导用“两只眼睛”看文学的中青年学者,更是身体力行推动研究的实践者。就“史”方面而言,他于2000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周“二王并立”时期诗歌创作时世考论》,2002年完成的博士后出站报告《春秋初期政治与诗歌研究》,2007年完成的自选课题“春秋诗歌系年辑证”、“春秋诗歌创作年代研究”,2010年完成的教育部哲社研究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春秋文学系年辑证”,2012年完成的上海市教委哲社基金重点项目“春秋文学史料系年辑证”,2013年完成的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春秋政治变革与诗歌创作考论”,2004年起在研的上海市学科建设项目“先秦文系年注析与传统文化流变研究”,2009年起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春秋时期政治兴变与诗歌创作演化”,从不同角度考订先秦文学作品创作时间,排定文学作品“年代谱系”,为建构中国文学年代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新近出版的《春秋文学系年辑证》,就是2010年结项的教育部哲社研究后期资助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该成果采用“系年”体例与“辑证”方式结合范式研究春秋文学,堪称近年来春秋文学研究领域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所谓“系年”体例,实际上就是编年体例,即将文献典籍的成书年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年代、重要作家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活动、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活动,与文学创作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尽可能地放到一个统一的时间坐标上去。我们知道,编年体原本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其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左氏春秋》、《竹书纪年》等。后世的“通鉴”类、“编年”类、“年谱”类等,皆属此体。比较系统地为文学作品进行断代的,如毛《序》、《诗谱》、《诗经世本古义》等,还算不上真正的编年体。真正意义上以编年体形式研究文学史的专著,主要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相续问世。如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1985)、吴文治等《中国文学大事年表》(1986)、张可礼《东晋文艺系年》(1988)、傅璇琮等《唐五代文学编年史》(1998)、曹道衡等《南北朝文学编年史》(2000)、张兴武《五代十国文学编年》(2001)、陈文新等《中国文学编年史》(2006)、赵逵夫《先秦文学编年史》(2007)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春秋文学系年辑证》以“系年”体例对文学作品的断代研究,则是对先哲时贤以编年体进行文学史研究方式的一种继承。
    该书在研究范式方面最大的创新与突破是在编年体例框架下,采用“辑证”方式进行文学作品的断代研究。与编年体例一样,“辑证”方式最早也见于史学研究领域。而将“辑证”方式引入文学研究领域,邵炳军教授可谓首创。所谓“辑证”方式,就是对作家的族属、世系、行状与作品创作年代,尽可能广泛地搜罗先哲时贤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在扒梳整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或自立新说,或补证旧说,或择善而从。作者在考订诗文创作年代时,时常会先列举数种或十数种已有的代表性研究论点,也是对春秋文学史料方面进行总结性研究;然后运用大量的传世文献或出土文献资料进行考证,自然能为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提供必要保障。这样,就比单纯的“系年”体,即“编年”体文学史研究,更具有丰富的学术含量。故无论是在考订文学作品的“绝对年代”过程中,还是在考订文学作品的“相对年代”过程中,都是建立在研究材料搜集的广泛性与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基础之上的。其结论虽为一家之言,但基本上是比较可信的。
    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如何恢复其历史原貌,是非常重要而必须要去做的基础性工作。而由于春秋文学文献史料严重缺失的限制,这自然需要研究者具有足够的勇气与智慧。虽然采用“系年”体例与“辑证”方式结合范式研究春秋文学依然不算是十分完美,但就现有的文献资料条件而论,不失为一种可取的研究手段,也为先秦文学研究获得摆脱自身僵局和再出发的历史机遇意义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这正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
    
    (《春秋文学系年辑证》(全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定价:314.40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