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代文物摄影家的记忆——梁子明先生所著《屈指行程》读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物报 2014年4月25日 田建文 参加讨论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专职摄影家梁子明先生年届八十,他所著的《屈指行程》,2014年1月已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该书装帧朴素,图文并茂,值得一读。
    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为此书作序, 讲了梁先生的《屈指行程》,行程并不“屈指”,原因是梁先生先是当兵,后是考古文物摄影,所走过的道路却是简单;而“心善、乐观”的梁先生定能长寿,“仍可谓屈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上个世纪出版的考古著作中的照片,多半是梁先生的作品,不仅在当时省内首屈一指,在国内也有相当影响。本书的出版,使人们对考古与文物的了解,增加了一个视角。
    通常摄影家的摄影作品留下的是当今社会的记忆,而文物摄影家不仅留下了当今社会的记忆,也留下了古代社会的部分记忆。由于多年的同事,读起来倍感亲切,有些事共同经历过,有些事过去听说过,但有些事是头一次知道其中的原委和苦衷,如从《书者说》中可以看出梁先生的书法还是得益于他摄影后修损坏的底片,而修损坏的底片需要手上有功力才能成其事,他向身边的张守中先生学习,“从最基本的坐姿、执笔开始,一笔一划地练习书写,一字一字地记,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背,一篇一篇地摹,多年来重复在千遍万遍之中”,“仅《说文解字》全文,坚持了三年不辍,屁股都磨出了老茧”,而且他还能将书法艺术“充分运用于摄影创作之中,便是一种融入,虽无法言表,但明显的是作品的层次会进入状态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再如从《感悟语》中可以知晓梁先生“回忆和研究前辈们的一生,使我真诚地认识到天明都有一个共同的期盼和愿望,那就是如何能让后辈们尽快地超过他们自己,开创出一片更好的天地。他们处处从严己开始,以身作则,不辞千辛万苦,用有形和无形的表率力量影响和教育后学”,如他把苏秉琦先生当为偶像和楷模,以苏先生为榜样撰书自己的座右铭“人既出生,切莫枉活,天地良心,全凭自觉,作为大小,无须计较,尽心尽力,乃为至高,倘能如此,不枉一遭”,这是何等豪迈和淡然,值得敬佩的是,梁先生不仅说到了,也做到了。
    读过此书后,才知道郭沫若继1966年发表《侯马盟书试探》后,1972年、1973年又连续发表《出土文物二、三事》、《桃都、女娲、加陵》的缘由,原来是1970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举办一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展览预展由郭沫若审查,他看到了侯马盟书实物就又写了两篇短文,以前只看到摹本但给誓词内容定名为“盟书”; 张政烺先生低头细看盟书时竟撞到了展柜玻璃上,以前只是听梁先生说过张先生喜欢玩照相机的事。
    说起这次展览,梁先生记得那时,王冶秋先生、陈滋德先生都是刚从干校抽回北京,主持举办展览热情很高,随身携带药品和水杯,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于中南海与故宫之间,很辛苦。虽然布展工作非常繁忙,但每周四下午全体参展人员必须参加政治学习,周五下午参加业务学习。现在听起来都为之动容,王冶秋先生当时是国家文物局局长,陈滋德先生是国家文物局秘书,他们俩竟然骑自行车到中南海汇报工作。
    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1981年秋来侯马,住在侯马市招待所,并为侯马市招待所题诗“稻垄青青大麦肥,丁村古道已斜晖。我来恰值中秋过,不见汾河北雁飞。”要不是梁先生记录了此事,恐怕知道的范围就很有限了。这些鲜为人知的资料,让我们在读枯燥的考古报告之余,也从此书里分享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点滴情怀。
    本书也有梁先生自己没有说的一件事,这就是凡是他经手的考古摄影作品,都要将底片和小样剪下来整理成册,并在下面标明地点和编号,查找起来十分方便,这种敬业精神现在极需要大力提倡。前些天我还看到1974年前后他照的侯马盟书的相片至今仍然相当清晰,我们都知道盟书是用朱砂写的,埋藏在地下两千多年了,出土时本身就不大清楚。在当时的条件下,这需要多么高的摄影技术啊。
     
    (《屈指行程》梁子明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定价:58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