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科技史研究的新视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4月 newdu 参加讨论
 
 
    苟东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 
    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中华读书报》编者按:十余年前,本报曾围绕周瀚光先生参与主编的《中国科学思想史》一书展开热烈讨论。日前,周先生主编的《中国佛教与古代科技的发展》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此为作者研治中国科学思想史的新创获,就佛教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新观点,受到思想史界、科技史界的热情关注。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重视,促进相关讨论。 
    众所周知,英国思想家李约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与之相关的“李约瑟难题”更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和争议。在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过程中,李约瑟具体探讨了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释、道三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是认为佛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强烈的阻碍作用”。李约瑟的这个论断既将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推向深入,同时也引起了很多批评和反思,中国学者近年来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周瀚光先生主编的《中国佛教与古代科技的发展》一书,无疑是其中引人瞩目的一种。
    该书的核心问题是:“中国佛教对古代科技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说主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此,作者首先指出了学界对此问题的两种基本观点:一是李约瑟为代表的“阻碍论”,二是马忠庚为代表的“不定论”。作者对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赞同,因而提出第三种观点:“促进论”。为了证明这个新结论,作者认为需要建立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简单来说就是,认为佛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应该从佛教徒的宗教实践和佛教教义两个方面考察,而在这两个方面,真正对古代科技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应该是宗教实践。在此前提之下,作者进行了三方面的论证:(1)通过大量细致入微的史料条分缕析地说明了中国历史上的佛教徒通过各种宗教实践对科技传播和发展的作用。按照前述评价标准,这些历史事实足可说明中国佛教对古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2)从佛教教义角度指出中国佛教不仅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而且作为“方便”的“五明”本身就包涵了科技的内容,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佛教根本的“因缘”学说也存在由伦理因果向自然因果过渡的实例。李约瑟从佛教教义角度提出,佛教因为把真实世界看作一种幻境,所以阻碍了科技发展,上述因素的指出显然对其观点提出了根本挑战。(3)对于佛教教义中不利于科技发展的部分,不能仅从主观动机和教义思想出发,而应该主要从宗教实践和社会效果来看,如果从这方面来看,这些不利往往最终是有利的。马忠庚指出佛教教义有些思想相当消极,上述思考从一定程度对其观点也是一种补正。由此可见,周瀚光先生及其团队在中国佛教与古代科技发展的问题上既提出了独特的论证策略,又展示了严密的论证功夫,所以他们能够取得不同前人的结论,也是很自然的事。
    当然,在我们看来,李约瑟本人的论证策略也很有特点,他所关注的恰恰是佛教教义的角度。比如他追问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佛教的因果律为什么实际上没能引发出自然科学的因果律?在他看来,就是因为宇宙被构想为幻境,因而缺乏对非道德的宇宙进行认真思考的刺激。此外,他也看到了佛教通过传播等宗教实践对科技的影响,但却认为这与佛教本身是否促进了科技发展是两个问题。他甚至预想了一种主张佛教促进科技发展的“护教论”的立场,并加以反驳。比较而言,周瀚光先生更多地立足于宗教实践,对佛教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也由此提出了另一重见解。当然,这一领域的讨论本身具有开放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也将进一步深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