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游走中日之“赛先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4年 吴燕 参加讨论

    
    《中日近代物理学交流史研究:1950~1922》咏梅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38.00元
    该书以物理学为案例,展示出“赛先生”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历史借鉴。
     
    我们常说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能让她生生不息、永葆活力的,恐怕还在于其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他文明的先进之处为我所用。汉魏六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传统的儒学从中汲取养分,产生了长于哲学思辨的宋明理学;而像“世界”、“因缘”一类从梵文翻译而来的词汇,有如活化石一样,留存在现代中国人的日常话语之中。
    与佛教传入类似,使得中国人的思想、学术、文化乃至日常生活产生剧变的,是近代西学的传入。近代中国和日本,都是近现代文明世界的学生,都在向西方学习。科学是近代西学中的重要方面,而物理学又是近代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那么在向西方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中日两国对此有怎么样的经验交流?这就是《中日近代物理学交流史研究:1950~1922》(以下简称《交流史》)所要探讨的内容。
    无论对日本有着如何复杂的感情,近代日译汉语词汇如“资本”、“社会主义”、“干部”等等,我们无法避免。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使用这些词语,我们几乎就不会说话。而关于日译词汇对中国的影响,其研究成果也相当繁富。然而从《交流史》中,我们可以知道,至少在近代物理学的交流上,中国在一开始是首先学习西方进而影响日本,然后日本后来居上,占据了交流中主导输出的一方。明治维新初期,日本翻译西书尚未流行,因而是清国印刷出版的“清版本”书籍在日流行的时期。现在这些书籍成为古典文献,藏于日本各大图书馆乃至公私博物馆。另一方面,1900年代以后已经成功“脱亚入欧”、变成西学“优等生”的日本,则宛如一位给中国补课的补习老师,教给我们像电波、电话、原子、分子、波、周期等现在中学生都耳熟能详的学科术语。
    二十世纪头20年,日本对中国近代物理学影响达到高潮,《交流史》揭示出影响的重要媒介有留学日本学习物理的中国留学生(其中较有名的如著名学者王国维),由留学生在日组织的学术研究团体(重要的如1916年在日成立的“丙辰学社”,即后来的“中华学艺社”),以及他们发行的科学刊物(如丙辰学社于1917年创刊的《学艺》杂志)。这让我联想到,1905年,孙中山先生也是在日人帮助下于东京成立了同盟会,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也就是说,“赛先生”和“德先生”都曾假道日本,在那里梳洗打扮一番以后才来到中国。如此一来,《交流史》一书的意义还在于,以物理学为案例,展示出“赛先生”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赛先生”在近代中、日两国的轨迹,也通过《交流史》一书的勾勒描绘,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历史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