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史——鲁虹新著《中国当代艺术史》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2014年01月17日 刘 淳 参加讨论

    
    书写中国当代艺术史,面对的是当代中国,它是一种面对中国当代史自觉的文化策略。不仅需要写作者的勇气,还有一种来自深思熟虑之后的执著。每一位书写艺术史的人正是凭借着自觉的知识积累、文化背景和情感意向来选择描述历史的概念和语言,选择不同的人物、作品和历史事件。 
      ——题 记 
    我一直在想,将当代中国艺术上发生的事件、有创造性的行为、涌现出来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解释和描述,被称之为当代艺术史。但是,当代能否成史?这个话题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始终争论不休,甚至在今天依然各持己见,而且成为对判断的一种判断。尤其是,当代人书写当代史,不仅具有相当的难度,重要的是,时间距离过近,这种局限性确实很难在一定范围内判断并掌握。换句话说,在时间和空间上还没有凝固和沉淀。尤其从当代艺术的角度上说,它的基本形态还处在成长、变化和正在发生的过程中。所以很难对此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和清晰的描述。
    鲁虹新著《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最近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该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线性描述,不是资料的堆砌、不是时间的流水账,更不是一种盖棺定论,而是作者以敏感的洞察力发现了艺术史中有意义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选择艺术家、选择作品,使文字与图片环环相扣,不得随意拆解。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超越“文革”的创作模式,回归真正意义的现实主义和超越政治化的现实主义;另外是对形式美的追求,以超越内容决定形式的“文革”模式。重要的是,这些标准都需要放在具体的文化情境中去,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描述,这是鲁虹新著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深入浅出,在很大程度上连接了断裂间的历史绵延。
    关于书写当代史,法国年鉴学派曾告诉我们:“最好别去接触20年之内的历史。”科林伍德也一再提醒人们:“当代历史使作者感到困惑,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知道得太多,还因为他们知道的东西还没有完全消化”。但是,在鲁虹的新著中,我并没有感觉到“知道的东西太多”或者“没有完全消化”的困惑。在我看来,鲁虹的书写带有一种历史感和责任感。因为他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也是一位亲历者和参与者。他多年从事艺术批评、理论与研究工作,于是,写一部中国艺术史的专著,自然成为他多年的愿望。新世纪以来,鲁虹先后主编过《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新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图鉴:2000-2005》《聚变:中国当代艺术图鉴2005-2009》等重要图书。这些不同版本的图鉴按时间顺序,以文图对照的方式介绍了众多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其实这一切,都是他为日后从事当代艺术史的写作所做的严谨的准备工作。2006年1月,河北美术出版社推出了他的《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引得极大反响,不少书店均榜上有名。此后,鲁虹将其重新调整并由台湾艺术家出版社再度出版,名为《中国先锋艺术:1978-2008》。近期,该书在经过调整后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重新出版,更名为《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1978-2008》。其实,对鲁虹来说,这3本书都是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提纲式写作。眼下,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约52万字、500多幅图,不仅全面梳理了自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与发展,更重要的是,作者选择了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有意义的问题,这样就有了艺术史的价值,也有了学术史的意义。
    本书由文字和图片两部分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前者是对传统艺术史写作方法的延续,而后者不完全是对前者的补充。因为,该书的全部图片都配有一定的文字说明,作者采用这样的编排方式,是为了方便那些暂时没时间阅读文字的读者。其实,对于一般读者,通过大量的图片也可大致掌握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线索。这样的编排方式无疑给读者提供了一种科学而有趣的阅读方法,更适合我们这个快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可以说,该书是融学术性、知识性、历史性、文献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全新之作,既适于艺术家、批评家、史学家与文化学者的研究,也适于一般读者的阅读。
    书写艺术史,作者采取的思想、立场和态度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选择与判断是写作的核心。鲁虹新著的意义还不是对写作方法的更新或转换,而是态度、立场和价值的重新判断。作者恰恰遵守了传统艺术史写作的基本逻辑与原则,才使当代艺术史的写作产生了多种可能性。其实,所谓的原则,核心就是对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判断。这是鲁虹新著的本质所在。阅读鲁虹的新著,我们回头重新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史时发现,科林伍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反复在耳边响起:“历史,并不是一件过去的东西,而是被推到我们面前正在发生的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鲁虹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对“当代艺术”作了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他在书中写道:“所谓的‘当代艺术’,远不是时间或时期上的概念,也不是某种特定艺术风格的代名词,更不是西方当代艺术在中国的翻版,而是专指那些在特定阶段内,针对中国具体创作背景与艺术问题所出现的艺术创作与现象,其特点是始终处在学科前沿,并对此前主流或正统的艺术呈批评状态,按理论家巫鸿的说法,其在艺术媒介、作品内容、展览渠道三个方面都进行了实验。不可否认,若是以世界艺术史为参照,在中国出现的相当多的‘当代艺术’根本无法放到‘先锋’与‘前卫’的位置上,有些甚至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所以才有人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基本是对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模仿与翻版。但我坚持认为,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它们的出现确实非常有意义。因为它们在充分展现新的艺术价值观与创作方式时,已经使中国的艺术史走向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其实,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各自的艺术实验中,通过挪用和创造性的误读,尤其是对现实的关注,创造出许多与西方当代艺术根本不同的作品,这是绝不能忽视的。“当代艺术”在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价值标准也不同。
    《中国当代艺术史》是一部艺术史专著,完成这样的著作,需要作者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训练,又要有文化、艺术和历史方面的素养。我以为,这几点在鲁虹身上得到很好的融合。鲁虹过去有过多部艺术史方面的专著,可谓训练有素,在文化、艺术和历史方面用力甚勤,前些年的不懈努力与刻苦研究,为他完成这部《中国当代艺术史》提供了专业方面的保证。从学术史的意义上说,一部专业性通史的完成,可能建立在许多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它为我们了解一门具有专业性的技艺提供了完整的历史。它所获得的学术史意义,使鲁虹这部专著的价值不会被学术史忽视,更不会被学术史忘记。
    一部艺术史——无论多么久远的历史还是当代史,都是一个不断重新选择和不断重新梳理的过程。如果我们将以开放的姿态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具有当代特质的艺术作品、事件和人物,我以为,发生的事件可以成为历史,只是还有待于今后不断的理解甚至重新认识。其实,艺术史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的历史,当代人撰写当代史,正是面对中国当代问题的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虹的《中国当代艺术史》虽然不是我国第一部当代艺术史专著,但它在许多方面无疑迈出了关键和重要的一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