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吴义勤:西安有条件成为新时代的文学之都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华商报 2014年03月20日 谢勇强 参加讨论
吴义勤简介: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生,江苏海安人。现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长篇小说与艺术问题》等学术专著10余部,获鲁迅文学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2月26日,在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任命吴义勤为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吴义勤在文坛也有着重量级的身份,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的他一直活跃在文学评论的舞台上,这次来陕也是挂职锻炼。借着我省著名评论家李星与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吴义勤相聚的机会,本报记者对两人进行了采访,请他们对中国与陕西文学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
    青年作家的问题,也许会制约陕西文学未来前景 
    华商报:你对陕西文学的现状怎么看?
    李星: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陕西就是公认的全国文学重镇。我不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陕西文学落后了。但是这种危机感,也并非空穴来风,主要是这几年如河南、山西、湖北、北京迅速成长了一批新人,势头很猛,作品获奖率、转载率、影响力很高,而我们第三梯队的势头,明显不如。我以为,看到差距和不足,也不必太自卑,要看到至今进入中国文坛一二线的陕西作家队伍仍是厚实的,仍有很可期待的爆发力。三线作家当前是弱了些,但我仍对他们中的一些人充满信心。
    吴义勤:无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陕西都既是文学大省,也是文学强省。仅就中国当代文学史而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杜鹏程、柳青、王汶石、李若冰等都写下了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篇章。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陕西文学更是开创了一个极为辉煌的时代,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叶广芩、高建群、冯积歧、吴克敬、京夫、程海、孙皓晖、文兰等都以各标一格的创作风格为文坛瞩目。新世纪以来,红柯、周瑄璞、王妹英等青年作家也不断崛起,展示了陕西文学的厚度与潜力。
    衡量一个地方文学繁荣与否,一是看作家的队伍,看名作家的数量与影响力;二是看各种文学奖的获奖情况;三是看文学期刊的影响力。从前两点来看,陕西文学在全国堪称首屈一指。当然,比较而言,陕西文学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表现在:其一,陕西文学风格还比较单一,现实主义为主调,先锋和实验文学等的创新性探索还比较欠缺;其二,青年作家的结构还不够丰富,成长速度也不够快,这也许会是制约陕西文学未来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学陕军再出发既是陕西文坛的一个热点,也是全国文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在我看来,陕军再出发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性的文学话题,它包含着四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对陕西文学传统和陕西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既有成就的高度肯定;其二,是对于陕西文学发展经验、发展模式的认真总结;其三是对于陕西文学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与系统梳理;其四,是对陕西文学创新发展动力的寻找和对于陕西文学新发展、新繁荣举措的设计与谋划。当然,陕西文学的再出发,从更大意义上来说,已经超越了对陕西文学自身的认识范畴,特殊性背后是普遍性,对陕西文学的思考其实也正是对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的思考。
    陕西文学评论有点失语,没能成为与文学创作相匹配的“一翼” 
    华商报:你如何评价陕西文学评论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作为地方文学评论如何在全国取得自己的影响力?
    吴义勤:陕西文学评论有着很好的传统,曾经产生了以胡采、王愚、李星、肖云儒、畅广元等为代表
    李星简介: 
    文艺评论家、曾任茅盾文学奖评委、贾平凹文学院院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写批评文字,迄今已发表了200多万字的文章,他的《新世纪中国小说的现状和未来》《从人的解放到小说的解放》等文艺评论在文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文学评论家。而在省外,何西来、阎纲、周明、白烨、白描、李炳银等一批陕籍批评家更是当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力量。再加上,陕西有着《小说评论》这一在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界具有重要地位的评论阵地,陕西文学批评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一直是很强的。
    但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老一代文学评论家的陆续退场,陕西文学评论的影响力开始下降。如果说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是文学的双轮或双翼的话,与文学创作的蓬勃状况相比,陕西文学评论有点失语,显然没有能成为与陕西文学创作相匹配的“一轮”或“一翼”。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但不管怎样,文学批评如果出了问题,其对一个地方文学发展的负面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李星:在现在的文学格局下,外省批评家想以群体力量在全国发生大的影响很难。外省批评家想要有大作为,一是在促进本省文学创作和新人发现中,持续发挥作用;二是批评家个人不要故步自封,满足现状,不断以新的理论、批评成果、著作,面向全局性理论、批评问题发声。现在陕西理论批评界的一些人,知识视野、个人才气都不差,主要问题我觉得是对当今中国、陕西文学关注不够,跟得不紧,投入不多。
    我对陕西文学评论界的期望,一是既然有志于文学批评,就要全身心投入;二是要有专业阅读的耐心和恒心。对作家作品发言权最好的资格是对该作家及作品的阅读。
    我会珍惜与陕西文学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华商报:在你看来,从政是否有助于文学写作?
    吴义勤:一个人对文学的喜爱,与他的修养、兴趣、才华和知识背景等等有关,与他从事的职业其实无关。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就不多说了。
    李星:无论在过去的中国还是今天的中国,从政都是文艺家不能回避的选择,有些文艺家就有这样的天赋,提起笔能写,当起官能干实事,如王蒙,作家当得,部长也当得。还有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都纠结于当官还是治学,但官也当得好,仗也打得好,人也做得好,文章也写得好。中国古代很多高官同时也是学问家、书法家,只要是人才,在哪里都会发光,我们不要将写作、文学、专业理解得太狭窄了。
    华商报:你关注陕西文学圈已经很久,这次挂职陕西,对于陕西文学的发展与交流,你是否有自己的计划?
    吴义勤:到陕西挂职锻炼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陈忠实、贾平凹等很多陕西作家都是我的老朋友,我是他们的忠实读者。我会非常珍惜与陕西文学界这种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对我更好地认识我心仪的这些陕西作家,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文学作品,更清晰地完成对他们的文学史定位都会有很好的帮助。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以及我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一直以来就与陕西文学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想,今后这种联系会进一步加强,从我个人来说,我会进一步加强对陕西文学的批评和研究,加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小说评论》的合作与交流力度,特别是在对陕西青年作家研究和青年批评人才的培养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西安作为有几千年文明积淀的古都,古往今来都是重要的文学之都和作家之都。今天,它更应该有条件成为新时代的文学之城、文学之都,成为陕西文学的中心,并对整个陕西文学的发展繁荣起到辐射和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