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我“已进入房间……”--访印度古代典籍中文译者嘉娜娃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 2014年02月 朱自奋 参加讨论

     
    日前,继出版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又推出两部印度古代典籍——《博伽梵往世书》(十二卷)及《博伽梵歌(原意)》。这两部经典共九百多万字,翻译者是出生于北京的法籍华裔嘉娜娃女士。她在十九年时间里,不间断地阅读、翻译经典,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独立一人承担完成翻译重任,震动了中国的印度文化研究学界。
    嘉娜娃女士目前与丈夫主持着一家专门向西方翻译印度古代经典著作的跨国出版机构,她本人在台湾也开设有一家瑜伽会所,平时穿梭世界各国,以翻译、讲座等工作为主;同时每年都固定要到印度去进修学习一段时间,给自己充电。在北京的一家素食餐厅,记者采访了嘉娜娃。
    周报: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博伽梵往世书》《博伽梵歌(原意)》这两部倍受印度人推崇的伟大经典。
    嘉娜娃:《博伽梵往世书》,又名《圣典博伽瓦谭》,成书约在公元前几十年到公元十世纪期间,是印度古代文化典籍之一,讲述印度的古代历史、传说、哲学,内容包括古印度的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神学、宗教的起源和人类学等等,总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微观到一颗原子,宏观到整个宇宙中不同的星球,具体到衣食住行,包罗万象,让人对世界有种融会贯通的感觉。它与《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古代三大史诗。《博伽梵歌》是一部最古老的瑜伽典籍,被称为“绝对智慧者的不朽甘露”,是伴随圣雄甘地一生的书。这两部书不是专门的宗教书,而是伟大的哲学书。这些哲学奥义适用于全世界全人类。
    周报:听说您花了十九年时间,以一己之力,独立翻译了这两本印度经典著作。其中《博伽梵往世书》是第一次被译成中文,也是第一次被全文译成除英文之外的其他文字。您是根据哪种语言的版本来翻译的?
    嘉娜娃:《博伽梵往世书》和《博伽梵歌(原意)》,
    我都是从印度梵文大师圣帕布帕德译著的英文版著作翻译成中文简体字版的,其中包含着印度现代学者帕布帕德对这部古老经典的解读,这对我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帮助。我懂一些梵文,但主要依据英文版本,只在一些必要的校对上,我会研究梵文的原文原意。我也要感谢著名的印度学者A·C·巴克缇韦丹塔·斯瓦米写的对这两部巨著经典的评注,它们帮助我进入到印度文化的真正内涵和精髓中,能够对印度文化思想和习俗等有全面、整体性的了解,而不是以异乡人的眼光去看、去推断,得出片面、碎片性的主观臆测的结果。此外,我自己练习瑜伽二十多年,瑜伽的实修对我的翻译有很大的助力,我觉得我是以一位“已进入房间者”的角度去理解经典、把握经典中的微妙含意,而不是一般学者的纯粹研究性立场或者门外人的心态来翻译。我想这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状态。
    周报:您怎么会想到着手翻译这两部印度经典的?
    嘉娜娃:我从1994年开始踏上翻译古印度典籍的漫长征途。最初几年我先是翻译些《隐秘的印度辉煌》《瑜伽的艺术》和《瑜伽经》等介绍性的书籍,大概译了二十多本。翻译这两部经典,与我的老师TamalKrishna Goswami有直接的关系。他是剑桥大学的博士,专门研究古印度文明,同时也很有兴趣研究中国的孔子和老子等典籍。我们相遇相识后,是他本着对中国人民的一种自然的热爱,要求我把《博伽梵歌(原意)》《博伽梵往世书》翻译成中文,说这将有助于中国对印度文化智慧的深入了解。或许最初我也不敢想象我竟有这么大的胆量来翻译《博伽梵往世书》,但我竟然坚持下来了。我感谢父母,他们让我树立了“人生不一定要活得有多长,但一定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信念。感谢我的祖国———中国,是她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滋养了我的精神内涵。我要感谢我的丈夫Ekachakra,是他带我走进古印度辉煌灿烂的文明,并不断给我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帮助我做忠实原文的审校工作。他虽然是法国人,但他父亲从他上大学时就鼓励他要学习中文,他对中国武术、印度瑜伽等也深感兴趣,还特别爱吃中国菜和印度菜。
    周报:当初翻译时想过竟会翻译这么多年吗?翻译过程一定有不少艰辛吧?
    嘉娜娃:是有很多的艰辛,真是一言难尽。自从决定翻译这两部印度经典之后,我的生活就围绕着这项工程展开。
    尽管我和丈夫一起去过很多国家,但我们除了找一天出去,在当地最有名的景物那里照几张像,准备回家给我爸妈看看之外,我几乎没有出去玩过。对我来说,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就是从一个写字台到另一个写字台。所有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工作狂。可其实我这么工作的真正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书中谈论的一切真的让我眼界大开,有种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感觉;第二个是,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所以希望能在生前完成这件事情。
    十多年前刚开始翻译时,我和丈夫有一次去印度西孟加拉一个叫纳瓦兑普的地方探秘。在一个崇拜奎师那的柴坦亚化身的庙门前,祭司从人群后把我们两人叫到前面,把一对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巨大沉重的银质拖鞋放到我头上,并吟诵了一段梵文。我们不知这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我们,他祝福你们两人可以生八个孩子。我一听就傻了,那不是要累死我了吗?还好丈夫宽慰我说:“我们可以把翻译出的书当我们的孩子啊!”
    翻译的过程对我来说,真的像是生孩子,尤其是《博伽梵往世书》前九篇十二卷!所谓的早期妊娠反应,就是不熟悉所谈的主题,很多内容甚至超乎头脑的理解和想象,所以先要理解,然后怎么把它们用中文准确地表达出来。有时候就是没有灵感,一个句子要捉摸推敲很久,甚至能感觉到内在生理功能上的紊乱。每天都要翻译八九个小时。听说联合国的专职翻译,最多一天也就工作五六个小时。尽管人们总告诉我说要每一个小时站起来运动一下,可一旦进入翻译的内涵或情景,就会变得全神贯注,不知道时间了。所以,可想而知,一卷下来,腰酸背痛,有时手臂也抬不起来了。幸亏从小就会背孟子的话说﹕“天将降大仁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每一卷全部完工时,就像生完了一个孩子一样辛苦,当然也有一种沉重被卸下,同时又有些许恋恋不舍的感觉。
    周报: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十岁,是否是得益于经典对您生命的滋养?
    嘉娜娃:可以这么说,这么多年来天天沉浸在经典中,对我的实际生活有很大帮助。因为我想要搞清楚人生在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所生活其中的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翻译《博伽梵歌原意》《博伽梵往世书》,其中谈论的各种知识更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大了我的心胸,让我看问题时能够从更长远、更深入的角度去看。不仅如此,那些知识反过来让我更能理解、更能欣赏中国的古圣先贤们留下来的许多充满智慧的话语。我发现智慧是共通的———是超越国界和种族的。中国的“儒释道”哲学思想和文化,与古印度哲学思想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连接。
    因为翻译这些古籍,我每天沉浸在智慧之海中,内心充满了平静和喜悦,以及精神丰足和满足的感觉。无论遇到生活中什么恼人的事情,只要打开计算机,翻译上几分钟,就立刻平静下来。这份收获不是物质的先进设施所能带给我的。如今有很多印度人和中国人都盲目地追求所谓的西方物质文明,却抛弃或鄙视自己拥有的能让人真正获得平静和快乐的宝贵精神财富。讽刺的是,很多西方人在物质富有后却发现自己的精神十分空虚,于是来寻找东方文明的启迪。所以,人如果能两者兼顾,生活就完美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