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云南日报》:吾侪所学关天意——读一代哲人周善甫先生《大道之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周善甫书法作品《春城赋》(局部)


    兰文飞
    当我拜读过善甫先生最近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儒学名著《大道之行》后,才意识到用“风雅儒者”四字来概括老人的一生是何等的贴切。
    中国人很讲究名实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被称呼为“儒者”二字的,不一定是表扬,那可能是被目为顽固地以“中体西用”对抗西式文明大潮的保守派。那么,这些人的存在,真的只是食古不化、螳臂挡车而已吗?经过这几十上百年的反复批判,儒学的处境,又岂止如余英时所说是气若游魂呢,简直已经不值一批。连《论语》也没读过的无知无畏之徒不也在大声嚷嚷儒学无用,儒学害人吗。但他们是真从自己阅读、体会来的认知吗?恐怕大部分是在举世哓哓的环境中人云亦云吧。其实,那样的标语口号似的批驳,虽然数量很多,却没有多少质量。不是不可批驳,相反,我们当前正很需要认真地经过仔细研究后的批驳。而标语口号看似无用,却能蛊惑人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很怀疑有多少人真的是用心研读过传统文化的经典,尤其是儒学的经典,然后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的。也正因此,这些身负非议的儒者们的声音,虽稀少却珍贵。他们的作用,我以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以他们的所学,以他们的自信,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好处。这个好,是他们深造自得来的,是带着他们强烈的个人印记来的,是活生生的当下。所以,我一直以为,包括海外新儒家在内的这批儒者们,他们以他们的孤往之姿,延续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缕文脉。没有大自信,没有大定力,这文脉有中断之虞呢。
    我说“风雅儒者”四字用在善甫先生身上贴切,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风雅”二字好理解,他能诗、工书、会画、懂音乐,甚至在“文革”期间写过一篇与当时文艺潮流迥然不类的小说《西湖游记》,这些才情都很堪“风雅”。说“儒者”二字,却要严峻很多,上述我的一番说明即是印证。善甫先生最让我感佩的就是这“儒者”二字上体现出来的他的追求,他用他的著作(代表如《大道之行》),他的言行,反复践履他自己所说的“‘大道之行’的值勤者”的角色。这样一种“‘大道之行’的值勤者”的精神,具体来说,就像一位藏传佛教大师评价善甫先生的:“我们各民族伟大的祖国之所以经历了五千年风雨轮回而没有败落、分裂,且在21世纪的今天能屹立在地球的东方,窃以为就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博大深湛,就是有像周善甫先生这样一批至理至性的读书人,他们无私无畏自觉地传承文化的行止就是一种佛陀精神的再现。”而这,实际上揭示了我们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也显著地体现在了善甫先生身上。
    中华文化传承的这个特点,就是自经典确立之后(典型如儒家经典,集中产生于先秦),无数代人反复在同一经典体系中浸淫涵泳,并得出各自对这些经典的看法(典型如注经)。这就好比钱穆先生的一个说法,他说,同是一座泰山,历代文人墨客反复登临,留下各自不同的题咏,前后相续,泰山早已不是一座自然意义上的山,更是一座人文化的共所瞻仰的名山。上得这五岳之首的泰山,便是一件与往圣先贤越千载而相会的盛事。虽然,这种文化的传承一时也有后继乏人的担忧,比如,历史上确有过“天地闭,贤人隐”那样黯淡的唐末五代般的时局,但就如《易经》里说的,“否极泰来”,随后的两宋便有新儒学的勃兴。
    善甫先生还在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华文化的演变传承,极力为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正名的拳拳之心流露在字里行间。世界上从事农耕的文明所在多矣,为什么偏偏中华文明没有发展出强大的宗教,而是更相信人本身的自我力量,称为天地人三才呢?善甫先生解释说,因为孕育中华文化的黄河流域,“这一广袤的农耕大地,论其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仅如《禹贡》所说‘阙田唯中中’,只属不好不坏的光景。所以要出力耕织,方能不虞饥寒;要众力改进,才有望丰裕。于是养成尚勤俭、重实际的民风。不似埃及之有沃壤而习奢纵;或如印度之兼具天候水土之宜而乐与冥想。于是克勤克俭,护惜斯土斯邻。”这段说明,真有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以为,这很好地解释了中华文化重视人的主体作用,不信鬼神,明达通变的特点。让我惊讶的是,善甫先生并非上古史专家,人类学恐怕亦非其专长,却能以心证心、直揭本源,得出了和上古史以及人类学者若合符节的结论。非特如此,他从这一观点出发,系统考究了中华文化传承中的流变,把握到了他心目中的“大道之行”的确凿轨迹。这也就是我说的,他的解释的彻底和自洽,而这,已经是近于思想家的魅力了。
    《大道之行》中还有很多生动具体的观点值得称道,比如,由于他的很高的艺术涵养,使得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论述隽永耐读,给人很多启发。又如,作为纳西族知识分子的一员,善甫先生对于边疆地区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过程,以及修文德以来之的边疆政策的描述,都比我所读过的其他同类文字更加亲切有味,如道家常。从善甫先生半个多世纪的治学生涯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几千年来维系和推动着祖国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最后,我想以陈寅恪先生《挽王静安先生》诗中的一句作结,借以表达我对善甫先生的敬意,诗云:“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善甫先生庶能当之。
    周善甫先生国学论著《大道之行》阅后感怀张荣明
    知闻广博明慧眼,格物通正喻善言。
    文脉宏阔话经纬,睿思缜严说万千。
    国学义理鸿儒解,史鉴诗书士子绵。
    天下为公乃大道,悟参境界仁德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