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新京报》:辟寒金小髻鬟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华物之色】
    辟寒金小髻鬟松
    □书评人 庄秋水
    “用个什么名字好呢?”几年前,我和扬之水先生一道吃饭,她告诉我正在做宋代以来的金银器研究。再次见面的时候,扬之水先生提到了“奢华之色”这个书名,又隐隐担心这名字有批判的色彩。不过,金银本来便是财富的象征,奢侈浮华倒也是实写。然而我晓得扬之水先生做这样的研究,却无丝毫浮华之气。如今,炎炎夏日里读这本《奢华之色》,我很能想象她在暗淡的博物馆灯光下,如何凝神端详研究;一件件造型婉妙雕琢精丽的金银首饰,又如何翩然活跃于今人的认知与审美之中。
    扬之水先生毕数年之功,全面梳理宋元时期女性所佩戴的金银首饰,展示出一个时代的风尚风貌。我们知道,宋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它的绘画、书法、丝织品和瓷器,很有现代品位,用专事中国妇女史研究的美国学者伊沛霞的话说,宋朝艺术“看起来无一不传递出一种有节制而不失驾驭能力,微妙而不失洗练的韵味”。《奢华之色》结合实物与文献,参考绘画、雕刻和器物,实实在在再现了这种“韵味”。
    《奢华之色》卷一,既爬梳了宋元首饰的类型与样式,对金银首饰的纹样设计与制作工艺亦做了深入考察,对重建古人的生活面貌真是一种最直接的呈现。我们晓得宋元成批打制金银首饰,多是在嫁娶时节。成形于13世纪的一个故事《快嘴李翠莲》里,那位心直口快的新娘子出嫁之时的装扮是“一对金环坠耳下,金银珠翠插满头,宝石禁步身边挂”。经扬之水先生的研究,这位新娘子提到的金头面,镯子、臂缠金、冠、钗等,一一都有了切实的存在。于是,我们可以一件一件把这些金首饰插戴到新嫁娘身上。插在她头上的折股钗,是竹节钗还是新式样螭虎钗?像诗人们描绘的那样,“合欢钗头双荔支,同心结得能几时”。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扬之水先生是在做一种专题式的日常生活史研究?对何谓“专题式的日常生活史研究”,学者蒲慕州曾做了一个说明:针对历史上某一时代和地区的食衣住行娱乐宗教节庆或者某类社会阶层的人物,或者某种社会生活形态,来进行讨论,企图对某一类生活现象有深入的了解,再由这了解来重新考量那特定文化或历史的特质。
    自然,物质一旦被生产出来,它便不只是物质本身。金银一旦被塑造成一只簪子,一对耳环,或者一副钏环,每一样东西就都可引发当时人的想象力,塑造出当时人的生活模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写过一句词,“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晋代王嘉所著《拾遗记》中,说古昆明国有一种益鸟,吐出金屑,宫人们便就用这鸟吐的金粟用饰钗佩,谓之辟寒金。如此典雅富丽、气象华贵的环境,展现的却是“醒时空对烛花红”后辗转不寐的绵绵愁思。于是,物品的生命,通过文字的描述,得到了更新和延续,像薛爱华说的那样,“最终也就成了一种柏拉图式的实体”。对此种真实生命和隐喻生命最好的讲述,恰好便是作为此书附论的《“掬水月在手”:从诗歌到图画》一文。
    
《奢华之色》扬之水
    中华书局
    定价:96.00元

    
金镶宝莲花顶簪(北京明万贵墓出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