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深圳晚报》:胡风遗藏背后的文化旧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旧物记:胡风遗藏纪事》,于静著,中华书局2008年6月出版。

     王淼(书评人)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胡风这个名字,是不应该被后人轻易遗忘的。胡风之所以不应该被后人轻易遗忘,一方面缘于他本人的悲剧性命运;另一方面,他的个人命运,实是与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政治命运紧密相关的,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新中国政治风向的晴雨表,是研究中国当代政治史与思想史所无法绕过的一个巨大存在。《旧物记》一书是作者于静在整理胡风后人捐赠给鲁迅博物馆遗物的基础上所编写的一部图文书——图,拍摄的是胡风生前的部分藏书、著作、手稿、来往书信、以及他曾经使用过的一些物品的实物照片;文,是作者以这些实物为线索,并以自己的文字勾勒出的一部有关胡风先生的个人传记。
     作为一位书生,藏书无疑是胡风遗物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胡风先生遗留下来的藏书中,有些是他本人的著作、他编辑的书刊,有些是亲朋好友的赠书,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即是鲁迅先生赠给他的《海上述林》和《引玉集》。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晚年与胡风一家过从甚密,而胡风本人也一向是以鲁迅的精神传人而引以为自傲的。鲁迅与胡风的交往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精神层面,他们彼此的家庭在生活方面也同样有着非常亲密的交流。从《旧物记》作者所钩陈出的鲁迅赠书背后的故事中,我们能够隐约窥出一些胡风早年的思想渊源,以及鲁迅的思想和精神力量对于胡风的巨大影响;从鲁迅一家当年赠给胡风孩子的礼物——如今仍然保存完好的一个饼干盒上,我们则能够看出鲁迅对胡风家庭生活的诸多帮助与照顾。如果说鲁迅的赠书与赠物是鲁迅、胡风两家人友情的有力见证,那么,胡风所藏由他本人编辑的《七月》与《希望》原刊,则既记录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深切存在,也记录了胡风先生的一段心路历程。另外,在胡风先生的藏书中还包括三种不同版本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三种《讲话》的背后均涉及到中共党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的眉批则真实披露了胡风个人的思想演变——它们是一条清晰的线索,既串起了胡风先生个人的历史,中国现代史上的许多片段也由此得以显现。
     追述胡风先生的个人历史,当然就不能不提所谓的“三十万言书”。这篇“为真理鼓与呼”的文字对胡风先生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既是胡风“不能为了个人的‘过关’而放弃自己的文艺思想”的大胆表露,又是他最终以言获罪的直接“罪证”。《旧物记》中所展示的虽然只是鲁迅博物馆现藏“三十万言书”手稿的第四部分,但即便是从这个篇幅最短的“附件”部分,我们却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政治氛围,感受到胡风不合时宜的书生意气,并从中看到一个“执拗、敏感、不谙政治、不懂世故、本真”的胡风形象。胡风的遗藏中除了包括这些弥足珍贵的藏书、手稿和书信之外,还有部分胡风生前曾经使用过的各种证件,其中既有象征着权力与荣誉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证书、全国第五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委员证、选民证,也有标志着胡风丧失了人身自由的逮捕证。这些证书记载着胡风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也记录了胡风公民权利的失而复得,对于研究胡风先生的生平具有非常特殊的史料价值。
     《旧物记》一书的序作者孙郁曾经这样说过:“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与事,后人除了进行文本研究外,要还原历史,就不能不以原始资料说话。”的确,作为原始资料的胡风旧藏不仅浸润着主人的体温,它们也以更加感性的方式将我们带回当时的现场,让历史显现出单纯的文字表述所无法达到的真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