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的办公室里堆满了书,他就在书堆里的电脑上敲打新作。电脑旁放着一本不久前刚出版的《爆炸现场》,那是关于去年8月天津塘沽大爆炸事件的报告文学作品。他在爆炸后赶去天津采访了很多受难者,在这本书中思考了生命与死亡的重大命题,呼吁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回顾何建明的文学创作,几乎每部作品都在关注富有启发与警示意义的革命历史题材,涉及国家命脉与人民福祉的大事件,或是当代社会生活中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重要现象。 何建明走上文学道路,源于年少时读到的两本名著,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是《青春之歌》。保尔·柯察金与林道静的人物形象令他刻骨铭心,从此萌生写作的念头。后来,他到湖南怀化当兵,在那里经历了部队生活的锤炼,创作了第一部作品《腾飞吧,苍龙》。30多年过去了,他的创作步伐基本是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而前进的,这期间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伟大变革与进步,以及蕴藏其间的人们的拼搏奋斗、喜乐哀愁,都成为他最关心的文学题材,为他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与灵感。 当代文坛,一些作家的写作似乎在有意无意避开革命历史题材,认为这些题材出不了好作品。何建明则认为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2011年,他写了《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在这本书里他思考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时的重庆地下党会遭遇惨败?它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什么警示?他采访了幸存的革命者及其后代,查阅了大量解密的档案,深感“忠诚”是共产党员最可贵的品质:“《狱中八条》是蒙难的共产党人用鲜血换来的教训与启示,时隔半个多世纪仍然振聋发聩。现在虽是和平时期,但越是和平时期,我们越要有忧患意识,党的建设永远都在路上。” 他的《国家行动》则是写三峡移民的故事。有段时间他到三峡移民现场,与那里的群众、党员天天泡在一起,逐渐产生了写作的冲动,“我亲眼见到大量基层共产党员呕心沥血、不惧烦难的工作付出,见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默默牺牲,内心很为之感动,我要把他们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还有一次,他到山西采访,了解到一名纪检干部梁雨润的事迹。当时山西运城一位农村妇女家里遭受不幸变故,多年含冤上访,梁雨润知情后立马赶到这个农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化解了那位农妇盘在胸中13年之久的心结。后来何建明把这件事写进了报告文学《根本利益》,梁雨润也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之一。有评论家说,他这是为“百姓书记”立了传,而在何建明看来,自己不过是以作品说明了一个道理:共产党人一定要为人民做事,尤其是为弱势群体着想,我们的党在百姓中才能有威望。 何建明常说,作家要有思想家与社会学家的素质,还要有政治家素质。这里的“政治家素质”,主要是指有大局意识与现实关怀。“我在红旗下长大,我始终认为作家的笔要时刻想着党与人民。当前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书写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定会出伟大的文学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