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作家印象 >

哈萨克斯坦国际金质奖章获得者艾克拜尔·米吉提:用最优美的中文书写最美好的中国人形象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民族报 王珍 参加讨论


    
    艾克拜尔(左一)在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上接受哈萨克斯坦电视台记者采访。 艾克拜尔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时,引用了哈萨克斯坦伟大诗人阿拜·库南巴耶夫的名句:“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如兄长,后浪是兄弟,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
    这句话出自《阿拜箴言录》,中文译者就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哈萨克族作家、《中国作家》杂志原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
    1995年,在阿拜·库南巴耶夫诞辰150周年之际,艾克拜尔将《阿拜箴言录》翻译成中文。如今,这本中、哈对照的《阿拜箴言录》,成了教科书式的经典之作,有了中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中国)等多语种译本,甚至还制作了有声读物。
    “‘一带一路’倡议提倡‘五通’,其中民心相通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只输送钢筋和水泥,更要让文化‘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艾克拜尔说。他认为,文化的核心是文学和艺术,国外民众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文学和艺术等形象艺术来实现。
    这一观点在6月9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后,中哈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得到印证。声明第22条明确规定:“加强人文交流,拓展媒体合作,加强两国文学作品和电影互译合作,共同拍摄电影。”
    而作为这一声明“落地”的具体举措之一,6月13日,艾克拜尔的6部作品的哈萨克文版,在哈国阿拉木图国家图书馆举行首发式。其中,他撰写的人物传记《木华黎》,还被哈萨克斯坦的翻译家转译成俄文、英文,出版了哈、俄和哈、俄、英对照版本。
    早在担任《中国作家》主编时,艾克拜尔就提倡:“用最优美的中文书写最美好的中国人形象,为全世界热爱中文的读者服务。”
    “我发现,我们有些中文作品,不是从正面写中国人,而是从负面,以消极甚至是用抹黑、诋毁的方式,来否认民族英雄、贬低民族英雄。因此,中国作家面向世界,要讲好中国故事,书写美好的中国人,特别要讲好英雄故事。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崇尚英雄的。”艾克拜尔说。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这种崇尚英雄的理念,不仅反映在艾克拜尔的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在他的民间文化交流上。
    在艾克拜尔的参与和促进下,2016年7月,徐悲鸿国际艺术创作交流中心在德国揭牌,增进了中德青少年的文化交往;2016年10月,他帮助郭沫若纪念馆将“郭沫若生平事迹展”送到哈国的库纳耶夫法学院展出;2016年12月,哈萨克斯坦图书角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设立;今年6月,他将自己最新出版的小说散文集《凤凰花开》,赠送给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
    今年6月,作为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艾克拜尔与中影集团、英雄儿女品牌联盟携手,共同筹办了“2017哈萨克斯坦中国电影周”。《鲜花》《真爱》《狼图腾》等6部国产电影,以哈萨克语口形配音、俄文字幕的方式与哈国观众见面,广受欢迎。开幕式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出席活动并致辞,著名影星成龙也出席了开幕式。
    2015年,为表彰其在中哈民间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他在文学上所作的贡献,哈萨克斯坦为艾克拜尔颁发了“国际金质奖章”,并聘其为欧亚大学客座教授。
    [对话]
    记者:您曾多次到哈萨克斯坦进行文化交流,请问哈国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持何种态度?
    艾克拜尔:现在,“一带一路”成为了世界性的话题,其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影响越来越凸显,哈萨克斯坦民众对其充满期待。
    目前,很多哈萨克斯坦的年轻人都在学习中文。长年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哈国学生有1万多人,仅北京就有3000多人。过去,哈萨克斯坦的汉学家凤毛麟角;现在,懂中文、了解中国的人逐渐多起来。如哈萨克斯坦原总理、现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卡里姆·马西莫夫,是武汉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现任哈国议长杜哈耶夫也是一位汉学家,中文相当不错。
    在今年6月开幕的阿斯塔纳世博会上,我担任了中国饮食与文化馆名誉馆长。饮食是一种最直接的文化,它通过味觉、舌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影视文化是一种视觉的体验;而文学作品给人带来记忆、心灵的冲击——我们通过饮食、影视剧、文学作品,让哈萨克斯坦民众通过多层次、立体的方式体验中国文化。
    记者:就您的个人经验而言,何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国外最受欢迎?
    艾克拜尔: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众来说,他们想看到的是,揭示本民族心灵、人性和文化内核的作品。借助中国的方块字,他们想知道的是:中国人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中国人的心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是否带有人性等。
    有一段时期,中国的文学创作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模式——所有第三世界的作家都是为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眼球服务的。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想看什么,偏好什么,第三世界作家就如法炮制什么。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出现了相当一批作品,尽量把中国人写得丑陋,尽量把中国最肮脏、最落后、最愚昧的部分展示出来。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学要实现一种转型,要用最优美的中文书写最美好的中国人形象。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一部分民族有传统书面文学。比如说,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主题就是歌颂英雄、崇尚英雄,是民族文学的灵魂。这种英雄价值观,与世界主流文化是相通的。
    中国很多的少数民族跨界而居。我们要充分利用跨界民族的文化影响力,释放正能量,以我们的文学视角与他们的文学视角相衔接,实现真正的“民心相通”。
    记者: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文学获得了发展的新机遇。在民族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和困难是什么?
    艾克拜尔:我国的跨境民族在与“一带一路”国家交往的过程中,有语言相通、文化相通、民心相通等优势。因此,很多跨境民族的作家在邻国很受欢迎。对于邻国民众来说,这是一种感情上的选择。
    然而,超出感情以外的选择,是对作品质量的评判:作品是否有艺术张力,是否有艺术创新,是否给读者带来新的阅读经验。这些都考验着作家的艺术功底,以及作品本身的文化内含、艺术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文学有高原没有高峰。我认为民族文学也是如此。我担任《中国作家》主编8年间,每天都阅读大量作品。但实事求是地说,很多都是平庸之作,能让眼前为之一亮的作品并不多。因此,民族文学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创作质量,力争从高原走向高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