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艺谭 >

苗绣组妹花巧手绣人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民族报 吴德军 参加讨论


    
    潘培辉(右)、韦祖英(中)与绣娘姐妹一起展示自己的苗绣作品。
    
    韦祖英在查看机绣成品。
    苗绣承载着苗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苗族服饰刺绣更被称为“无字的史书”。2006年,苗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斗里镇马安村,有两位远近闻名的苗族绣娘——潘培辉、韦祖英,她们在2015年被同时授予首届黔东南州“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对姐妹花不仅手艺精湛,还带领当地30余户人家从事苗绣生产,年总产值达到928万元,产品俏销湘黔桂三省区。
    潘培辉,是一个从未上过学的农家女子。幼时,因家中弟妹多,自己又是长女,潘培辉很早就开始在母亲的指导下学刺绣、做衣服、制背带。她心灵手巧,练就了一手苗绣绝活。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造型复杂的鸟兽虫鱼,经过潘培辉的巧手,都会在绣片上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破线绣是苗绣中工艺复杂的一种绣法,要将普通的丝线破成8至12股,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而潘培辉的破线绣作品不仅拉线平滑、针脚整齐细密,而且颜色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
    一旦开始刺绣,潘培辉就格外投入,只专注眼前的针线。正是这份专注,让这位普通的苗绣传承人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苗绣作品。
    结婚前,潘培辉不仅给父母和弟妹做衣服,还将自己的刺绣图案送给亲朋好友,大家都夸她是“刺绣能手”。在大家的建议下,她开始试着给别人做背带、剪图案、绣花带等,每件收取一点人工费,当时一件背带只收80元。由于潘培辉的手艺精湛,她的作品很受欢迎。因此,她每年都会有几千元的收入。
    结婚后,潘培辉与丈夫商量买来缝纫机办起了小作坊,开始小批量生产绣花带和背带等,年收入突破上万元。
    潘培辉的苗绣作品工艺复杂,需要先在硬纸板上剪出精心设计好的图案,将图案用浆胶固定在底板上,再用金线和棉线交错编织缝绣。因为工艺繁琐,一件小小的刺绣作品往往需要花费两三天的工夫,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要。2013年,潘培辉投资3万余元,引进了先进的大型激光刻图机及电脑绣花设计技术,成立了苗族刺绣设计室。目前,她的设计室有10位工人。
    潘培辉设计的图案精美大方,多次参加省、州、县级刺绣比赛,都载誉而归。2016年12月,她被贵州省民宗委、贵州省文联授予“贵州民族刺绣工艺大师”荣誉称号。
    韦祖英,被称为马安村的“金凤凰”。她和潘培辉在同一个村,同样有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的思想。2014年7月,她俩一起组织本村热爱刺绣的妇女创建马安刺绣合作社,免费培训学员,帮大家开辟致富新路。
    韦祖英也是从小就跟着母亲学苗绣,学什么会什么,不到16岁就成了有名的小绣娘。2000年,她跟随几个姐妹南下广东,在广州一家绣花厂上班。看着工厂里轰隆作响的机械绣床、转得飞快的线团子和眼花缭乱的针法,韦祖英傻了眼。
    论刺绣,自己的技术在村里数一数二,可绣好一幅完整的绣品需要构思、绘图、剪纸、裁布、贴版、合版、手绣等几十道工序,最快也要3天,而眼前的“铁疙瘩”只用5分钟就能轻松搞定!
    韦祖英心里一盘算,机械绣可以弥补手工刺绣价格高、产量低的短板,便琢磨着以后挣到钱后买一台机器回家乡办厂。她白天在厂里操作大型缝纫机,晚上回来反复思索,很快就掌握了机械缝纫技术和电脑刺绣知识。
    2011年初,韦祖英与丈夫返乡创业,投资20万元在马安村创办了自己的电脑绣花厂——从江县花甲电脑绣花厂,她先带动姐姐一起创业,并携手做了许多民族特色的刺绣品,很受当地群众欢迎。
    起初,韦祖英的绣花厂规模不算大,但现在已经拥有4台绣花机,聘请了12位工人。如今,绣花厂主要制作苗族、侗族、瑶族特色服装和手工艺品等十余种产品,年净收入100余万元。
    韦祖英擅长纯手工平绣绣法,将苗族传统图案与现代图案相结合,图案美观大方。2015年,在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业博览会妇女特色手工(刺绣)大赛活动中,韦祖英设计的苗族时尚服饰——“苗式燕尾服”、手工绣花串珠披肩、手工绣花衣袖等精美作品获得大赛第一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