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家庭妇女们的文学“新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南方日报 周豫蔡定 参加讨论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近期在朋友圈疯狂刷屏,马伊琍扮演的罗子君引发了大家对家庭妇女人群的关注。大部分家庭主妇是否就像剧中的子君一样,生活中除了老公孩子和闺蜜,就没有了其他?
    在广东,有这样一批“家庭女作家”,她们擅长用简单的文字讲述复杂的故事。她们当中,有的来自内地封闭的小山村,学历也不高,却能写出令人惊叹的文字;有的扎根广东25年,一边打工一边写作,成了职业撰稿人;还有的在琐碎和贫困中通过文学找到了慰藉。
    她们都为人妻、为人母,看似脱离社会,文字却新锐无比,都被收录过花城出版社的“锐·小说”选本当中。“锐·小说”策划人文珍认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开明、创新的氛围给青年作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深圳的旧海棠,东莞的阿微木依萝,以及宁夏的马金莲,她们关注自身,注重阳光鲜活的表达,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现今的社会和生活,是活力和生命所在。
    “广东人的务实精神使人自觉进入生活的漩涡,真切地感知社会和人生,关注个体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广东文化的包容性,能使人超越过去的短视和偏执,走向审美的多元化。”这是包括木依萝在内的很多“外来”作家喜欢这里,并能在这片土地上创作的原因。
    马金莲:除了写作还有什么能给我安慰
    2016年5月,花城出版社“锐·小说”第二辑,马金莲小说集《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入选。在这部作品中,马金莲用质朴、细腻的笔触,再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回民家庭的生活往事,花城出版社对它的评价是,“鲜活富有个性的语言通过这些细节让时光流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侧面和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平民的生活状态。”
    今年7月份,中断25年的“花城文学奖”恢复评选,“第六届花城文学奖”开评,马金莲和她创作的《四儿妹子》也出现在了“新锐作家”提名名单里。
    马金莲是回族人,出生在西吉县马莲乡芦子沟村一个传统家庭里,她遵循着芦子沟村以及家庭的所有规矩,严丝合缝。2003年,马金莲师范毕业,和周围同学一样,她曾尝试在城市打工,熬了一个月就彻底厌倦了,回到小山村开始务农。
    “回望以前的日子,心境复杂又平静。一再打量这个生我养我的穷山沟,我是真的爱它。母亲知道我写故事,便把每天劳作时听来的逸闻趣事村野笑话重述给我,我不断构思,坚持写写画画。”马金莲的《掌灯猴》正来源于那些母亲讲述的故事。
    2005年初,马金莲嫁为人妇,一个女人不得不按部就班地走向自己的宿命,除了写作,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给她安慰。
    这些年,马金莲的一些小说陆续发表出来,除了丈夫从乡邮政代办点上取来刊物,外人都不知道她在写作。
    2007年,马金莲有了一份正式工作,当上了老师,在这一年中,她的小说也发表得特别多,不论是在宁夏还是在广东的文学期刊上,会常常见到她的名字。
    在广东,也有一批喜爱马金莲小说的读者,在他们看来,“在清贫、寒酸、苦涩的日子里,她的文字处处蕴含温情与良善,这样的品质在今天是稀缺的。”
    阿微木依萝:不惧嘲笑“想写作”的心在跳动
    近年广东本土青年作家崛起的势头很猛,创作十分活跃,青年作家队伍更为整齐、也更具粤派特色。在东莞、深圳诞生的众多“打工作家”中,阿微木依萝(以下简称“阿微”)是非常特殊的一位。
    阿微只有小学学历,曾在浙江、东莞打工十多年,她和丈夫都是自由撰稿人。
    阿微是彝族人,故乡在四川凉山。生于1982年的她,在19岁时才“偶遇”了文学。2011年,她从浙江到东莞投奔网恋男友,男友写诗,小小的出租房里堆积了大量文学书籍,那一刻,她深受触动,一颗“想写作”的心也随之跳动。
    进入新世纪后,广东诗歌的日益繁荣让国内瞩目。尤其是近年来,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文学的繁荣造就了基础,各类打工者群体的加入更让广东文学显得蓬勃多样而极富生机。
    2012年,阿微的散文第一次发在《文学界》杂志上。
    “一个初中没毕业并在十多年打工生涯中几乎只看过几本《故事会》和《知音》的大龄女青年,忽然走起了文学这条路,可能会让人发笑吧。”在不久前一批青年作家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举行的对谈会上,她发言时带着这样的自嘲。
    《收获》编辑走走被阿微的文字强烈吸引着,“在她的笔下没有很多陈词滥调的内容,而是保持了一个作家最初的原始状态,这非常好。大部分从写作系毕业出来的学生需要刻意去学习的,而她天然就有。”
    在走走看来,广东是非常开放、宽容的,很多作者的生机和活力都是在这里被激发出来的,“广东激发了他们身上那种‘野生’的力量,这股力量现在异常蓬勃。”
    很多外来作家在表达他们对广东的感受时,时常强调这里的“随和”。比如作家马拉,目前也全职在家写作,他曾在杂志社工作、自己开过餐馆,最终选择了在家看书写字当全职“奶爸”,他笑言,“写作让我成了越来越不‘成功’的人,但在这里,允许你不那么‘成功’。”
    近十年在广东打工的奔波劳苦,并没有消磨掉阿微潜藏的写作天赋,反而让这种天赋变得更加丰厚。作为新一代农村走出去的打工青年,那种生活中弥漫的颓废情绪以及艰辛在她笔下有了另一种表达——并不刻意展露生活的恶,而是将笔触深入到造成这种生活的多个层面来描述。广东的出版社鼓励这种“表达”。
    走出大凉山,阿微开始写作时,必须用汉字来书写,她的表达虽然有些艰难,但是深入到了她的血液,从而使她那简洁的文字“有了一种生活化和异质感”。
    正如阿微所说,“在我没有写作之前,山里的一切都只在我的心里,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写作,这一切就在文字里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